[1] |
侯明才, 邢凤存, 徐胜林, 林良彪, 刘欣春, 熊富浩, 黄虎.
上扬子E-C转换期古地理格局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02-91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4
|
[2] |
.
煤岩、泥岩密闭体系下热解产物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90-1198.
|
[3] |
.
合肥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历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8-177.
|
[4] |
卢双舫.
密闭体系与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82-288.
|
[5] |
.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1-467.
|
[6] |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杨树锋, 陈汉林.
应用EASY% R_o法模拟柴达木盆地西部烃源岩成熟史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54-160.
|
[7] |
关平, 伍天洪.
热成因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的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75-182.
|
[8] |
田春志, 卢双舫, 李启明, 付晓泰, 薛海涛.
塔里木盆地原油高压条件下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88-492.
|
[9] |
秦承志, 王先彬, 林锡祥, 妥进才, 周世新.
辽河盆地埋藏史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数值模拟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93-498.
|
[10] |
卢双舫, 刘晓艳, 付晓泰, 冯亚丽, 王振平, 薛海涛.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30-135.
|
[11] |
陈增智, 柳广弟, 郝石生.
修正的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方法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41-144.
|
[12] |
邹华耀, 吴智勇.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12-119.
|
[13] |
卢双舫, 陈昕, 付晓泰.
台北凹陷煤中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6-129.
|
[14] |
曹正林, 赵锡奎, 王英民, 姜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风化壳岩石—流体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91-96,77.
|
[15]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6] |
孟元林, 肖丽华, 王建国, 周书欣, 姜贵周.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10-116.
|
[17] |
郑国东, 罗斌杰, 程克明, 段毅.
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质演化的热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22-130.
|
[18] |
任战利, 赵重远, 张军, 于忠平.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56-65.
|
[19] |
郝石生, 贺志勇, 高耀斌, 张有成.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最优化方法
. 沉积学报,
1988, 6(4): 93-99.
|
[20] |
钱凯, 屈平彦, 宋凯.
古三角洲砂体入湖距离的动力学预测
. 沉积学报,
1984, 2(3): 8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