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引用本文: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Shen Zhongmin, Zhou Guangjia, Hong Zhihua.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6, 14(3): 22-29.
Citation: Shen Zhongmin, Zhou Guangjia, Hong Zhihua.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6, 14(3): 22-29.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基金项目: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沈忠民,男,40岁,博士后,数学地质及石油地质学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四段上部具有不同自然熟化程度的低成熟石油烃源岩进行动力学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浅埋藏、低成熟、低有机丰度且与碳酸盐岩相关的源岩具相对较高的烃产率和平均活化能;平均活化能可能会掩盖低熟成烃特征。依据研究结果,指出当前进入门限埋深以下且具有低活化能生烃母质存在的牛11样品可能在浅埋藏、低成熟时曾为该区(八面河低熟油田)低成熟石油的形成提供了油源。另外,笔者通过对样品可溶有机质抽提前后活化能分布对比研究,指出了低活化能分布范围内的生烃母质主要为可溶有机质。并且进而提出本区低成熟石油的成油下限埋深划分至2800m为宜,其对应的下限反应活化能不超过177KJ/mol。

  • [1] 1.杨文宽. 一级反应方程的近似解及其在油气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3 (2): 99-112.

    2.黄第藩, 李晋超, 周翥虹等. 陆相有机质的演化和成烃机理.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4, 165-186.

    3.王剑秋, 邬立言, 钱家麟. 应用岩石评价仪进行生油岩热解生烃动力学的研究.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8 (1): 56 —63.

    4.金强, 钱家麟, 黄醒汉. 生油岩干酪根热降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油气生成量计算中的应用. 石油学报, 1986, 7(3): 11-19.

    5.吴肇亮, 王剑秋, 黄醒汉. 东濮凹陷生油岩热解动力学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6, 7 (4): 427-432.

    6.邬立言, 顾信章, 盛志伟等. 生油岩热解快速定量评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131-147.

    7.B P Tissot, R Pelet and PH Ung erer. Thermal History of Sedimentary Basins, Maturation Indices, and Kinetics of Oil and Gas Generation. AAPG, 1987, 71 (2): 1445-1446.

    8.JM Hunt, M D Lewan and R J- C Hennet. Modeling Oil Generation with Time- Tempeture Index Graphs Based on the Arrhenius Equation. AAPG, 1991, 75 (4): 795-807.

    9.卢双舫, 王子文, 黄第藩等. 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动力学. 中国科学 (B 辑 ), 1995, 25 (1): 101-107.

    10.周光甲. 陆相块断盆地中低熟原油. 有机地化论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 27-37.

    11.B P蒂索, D. H. 威尔特著. 石油形成和分布 (第二版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9, 407.

    12.秦匡宗. 干酪根的热解聚与未熟石油的形成. 有机地化论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 159-167.
  • [1] 成熟度对陆相烃源岩可溶有机质Pr/Ph比值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82-188.
    [2] 王作栋.  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44-1249.
    [3] 范 明.  不同岩石中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成气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74-777.
    [4] 梁春秀, 魏志平, 毛超林, 李本才.  加水热模拟中深湖与煤系泥岩地化特征比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65-168.
    [5] 李延钧, 陈义才, 徐志明, 吕强, 石晓英, 左智峰.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46-150.
    [6] 柳广弟, 高岗, 王晖.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2-485.
    [7]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陆相低成熟烃源岩有机硫与热解成烃动力学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33-139.
    [8] 卢双舫, 陈昕, 付晓泰.  台北凹陷煤中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6-129.
    [9] 段毅, 徐雁前, 马兰花, 申秀荣.  毕家山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特征与矿床若干成因问题探讨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98-205.
    [10] 张柏生, 刘文汇, 徐永昌, 王兆云, 吴铁生.  辽河盆地过渡带有机地球化学(Ⅰ)──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质与过渡带气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58-6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2
  • HTML全文浏览量:  53
  • PDF下载量:  4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1-01
  • 刊出日期:  1996-09-10

目录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基金项目: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作者简介:

      沈忠民,男,40岁,博士后,数学地质及石油地质学

    摘要: 

    本文介绍了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四段上部具有不同自然熟化程度的低成熟石油烃源岩进行动力学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浅埋藏、低成熟、低有机丰度且与碳酸盐岩相关的源岩具相对较高的烃产率和平均活化能;平均活化能可能会掩盖低熟成烃特征。依据研究结果,指出当前进入门限埋深以下且具有低活化能生烃母质存在的牛11样品可能在浅埋藏、低成熟时曾为该区(八面河低熟油田)低成熟石油的形成提供了油源。另外,笔者通过对样品可溶有机质抽提前后活化能分布对比研究,指出了低活化能分布范围内的生烃母质主要为可溶有机质。并且进而提出本区低成熟石油的成油下限埋深划分至2800m为宜,其对应的下限反应活化能不超过177KJ/mol。

    English Abstract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引用本文: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Shen Zhongmin, Zhou Guangjia, Hong Zhihua.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6, 14(3): 22-29.
    Citation: Shen Zhongmin, Zhou Guangjia, Hong Zhihua.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6, 14(3): 22-29.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