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娟, 陈雷, 胡月, 计玉冰, 卢畅, 董建华, 谭秀成, 杨莉, 杨琳, 陈鑫.
滇黔北昭通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38-7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8
|
[2] |
王兴, 田景春, 林小兵, 陈威振, 易定鑫.
渝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1): 309-3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9
|
[3] |
古恒, 王剑, 韦恒叶, 付修根.
四川盆地城口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73-10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1
|
[4] |
符芳亮, 潘松圻, 张国生, 赵正福, 王伟, 沈雅婷, 荆振华.
黑色页岩中的黄铁矿形态特征组合及古环境意义——以四川盆地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3
|
[5] |
张景军, 李凯强, 王群会, 王志坤, 韩江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41-1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5
|
[6] |
宋明水, 向奎,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40-75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8
|
[7] |
李俊武, 代廷勇,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49-6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3
|
[8] |
李智超, 李文厚, 赖绍聪, 李永项, 李玉宏, 尚婷.
渭河盆地古近系细屑岩的古盐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80-48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6
|
[9] |
.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68-575.
|
[10] |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6): 997-1006.
|
[11]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12] |
.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河口湾沉积亚相之沉积学与痕迹学识别与油气储层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44-753.
|
[13] |
杨伟利.
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99-305.
|
[14] |
董艳蕾.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54-563.
|
[15] |
漆滨汶.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99-109.
|
[16] |
张喜林.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滨浅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2006, 24(1): 81-89.
|
[17] |
杨瑞东, 毛家仁, 张位华, 姜立君, 高慧.
贵州早寒武世早期黑色页岩中生物化石保存及生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64-671.
|
[18]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36-40.
|
[19] |
吴朝东, 陈其英, 杨承运.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67-175.
|
[20] |
张晓宝.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中二叠流芦草沟组黑色页岩中白云岩夹层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33-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