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汤艳玲, 李凌,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75-5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3
|
[2] |
袁静, 张宇翔.
浅埋藏多期碳酸盐胶结成因分析及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翼新近系沙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2
|
[3] |
郑宇超, 林小兵, 王贵华, 柳远松, 王壮生.
石英颗粒边界溶蚀类型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3
|
[4] |
李姣莉, 王建强, 彭恒, 李科亮, 丰孝林, 张东东.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物源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609-16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2
|
[5] |
金鑫, 宋金民, 刘树根, 孙玮, 丁一, 邓双林, 许智雄, 徐宏远, 李立基, 李章畅, 郎悦竹, 冯梦媛, 谢国梁.
西昌盆地新基姑地区大箐组风暴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08-9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4
|
[6] |
蔡全升, 陈孝红, 周鹏, 危凯, 李炎桂.
峡东地区震旦纪最早期风暴沉积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82-1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3
|
[7] |
赵聪, 刘树根, 宋金民, 唐玄, 赖冬.
川西汉旺地区雷口坡组四段风暴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1): 94-1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0
|
[8] |
马帅, 陈世悦, 汪峰, 邵鹏程, 王志金.
欧龙布鲁克地块古生代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35-4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4
|
[9] |
刘鹏.
渤南洼陷古近系早期成藏作用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73-1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7
|
[10] |
王鹏万, 斯春松, 张润合, 李娴静, 马立桥, 黄羚, 徐云俊, 鲁慧丽.
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11-81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1
|
[11] |
林彤,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白志强, 彭瀚霖.
川北南江地区下三叠统飞一段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99-90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6
|
[12] |
杜锦霞.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85-3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8
|
[13] |
.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2): 189-197.
|
[14] |
.
莺歌海盆地东北部邻区7条主要入海河流重砂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28-237.
|
[15] |
.
湖南慈利溪口震旦系陡山沱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32-1041.
|
[16] |
杨剑萍.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67-974.
|
[17] |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86-192.
|
[18] |
袁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41-46.
|
[19] |
赵孟为, 汉斯·阿伦特, 克劳斯·魏玛.
鄂尔多斯盆地伊利石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48-151.
|
[20] |
王诗佾.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5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