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孝钰, 孙大亥, 何文康, 陈一铭, 李兴一, 姚卫华.
华南东部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指示意义【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4
|
[2] |
耿海波, 付世骞, 师明川, 张加赢, 郭会灿, 安丽平.
东胜铀矿床中主要微生物成矿因素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84-6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7
|
[3] |
张杰, 徐亚军.
走滑汇聚是华南广西运动的成因?【“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2
|
[4] |
耿海波, 师明川, 付世骞, 安丽平.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硫酸盐还原菌成矿作用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86-8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8
|
[5] |
王凤岗, 张字龙, 侯树仁, 张良, 门宏, 夏宗强, 王俊林.
塔木素铀矿床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含铀砂岩成岩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94-9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2
|
[6] |
.
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模式: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3): 399-409.
|
[7] |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过程中铁的地球化学行为——以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61-467.
|
[8] |
.
华南新元古代盆地开启年龄及沉积演化特征——以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34-844.
|
[9] |
.
贵州沫阳剖面二叠纪末浅水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79-688.
|
[10] |
.
贵州安顺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磁化率变化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17-824.
|
[11] |
乔海明.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54-160.
|
[12] |
黄建新.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4-398.
|
[13] |
陈洪德, 王成善, 刘文均, 覃建雄.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28-535.
|
[14] |
杜远生, 龚一鸣, 吴诒, 冯庆来, 刘本培.
黔桂地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和台内裂陷槽的形成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1-17.
|
[15] |
闵茂中, 王湘云, 沈保培, 文光斗, 樊涛.
我国最大古岩溶型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18-122.
|
[16] |
刘立钧, 王清河, 石静坤.
华南地洼阶段古岩溶沉积建造
. 沉积学报,
1991, 9(1): 44-53.
|
[17] |
闵茂中, 孔令福, 江仪.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1): 81-89.
|
[18] |
陈功.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 沉积学报,
1987, 5(3): 59-65.
|
[19] |
姚振凯.
我国层控碳酸盐岩铀矿床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 沉积学报,
1984, 2(1): 65-75.
|
[20] |
朱觉人, 巫声扬, 冯佩莘, 王德生, 马占文.
四川盆地北部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3, 1(2): 106-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