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玉琢, 刘磊, 冯佳睿, 罗忠, 张静, 文华国.
川西北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特征及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0
|
[2] |
赵伟光, 夏楚林, 陈磊.
渣尔泰山群及宝音图群大理岩古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660-16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9
|
[3] |
赵坤, 李婷婷, 朱光有, 张志遥, 李婧菲, 王鹏举, 闫慧慧, 陈永进.
中国华南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环境与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111-11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2
|
[4] |
杨宝忠, 金巍, 曾佐勋, 吴海辉.
贺兰山中段长城系黄旗口组地震岩的发现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80-2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5
|
[5] |
单祥, 邹志文, 孟祥超, 唐勇, 郭华军, 陈能贵, 徐洋.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30-9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2
|
[6] |
.
黔南罗甸沫阳中二叠世茅口组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10-1020.
|
[7] |
.
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18-324.
|
[8] |
常华进.
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指示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98-1107.
|
[9] |
许淑梅, 翟世奎, 李三忠, 周立宏.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63-367.
|
[10] |
杜远生, 韩欣.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碎屑风暴岩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59-261.
|
[11] |
张永生.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24-430.
|
[12] |
周江羽, 刘常青.
胶东西北部地区现代河流砂金的聚集规律及水动力学解释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23-127.
|
[13] |
张富元, 沈华梯, 韩喜球.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富集区结核丰度和品位的地质统计学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26-132.
|
[14] |
赖健清, 易诗军, 杨楚雄, 丁传谱.
广东凡口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化学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43-147.
|
[15] |
叶德胜.
塔里木盆地北部丘里塔格群(寒武系至奥陶系)白云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92, 10(4): 77-86.
|
[16] |
李文厚.
华北地台南缘高山河群碎屑岩潮坪沉积
. 沉积学报,
1991, 9(3): 98-105.
|
[17] |
程岩, 高明辛.
辽宁东部官马甸晚更新统的沉积特征与砂金分布
. 沉积学报,
1991, 9(4): 143-150.
|
[18] |
孟庆任.
陕西紫阳芭蕉口志留纪浊积岩系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1): 35-43.
|
[19] |
王东安.
西藏日喀则地区蛇绿质沉积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1): 77-85.
|
[20] |
童玉明, 周祖勋.
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1985, 3(2): 6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