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

徐永昌

徐永昌.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J]. 沉积学报, 1993, 11(3): 52-56.
引用本文: 徐永昌.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J]. 沉积学报, 1993, 11(3): 52-56.
Xu Yongchang.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 of Industrial Helium Reservoir in Sedimentary Crust with Mantle Orig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3, 11(3): 52-56.
Citation: Xu Yongchang.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 of Industrial Helium Reservoir in Sedimentary Crust with Mantle Orig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3, 11(3): 52-56.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徐永昌,男,60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 of Industrial Helium Reservoir in Sedimentary Crust with Mantle Origin

  • 摘要: 七、八十年代地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是关于地幔的研究,氦是地幔挥发分的重要组成。其同位素3He/4He的丰度比是判识含氦地质体来源于幔、壳和大气的重要指标,其相应的表征值为1.1×10-5,10-6和1.4×10-6,在研究我国东部含油气区的工业气井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时,发现一批沿郯庐大断裂两侧分布的工业气井,其氦浓度为0.05~0.1%,达到了氦气资源所要求的品位.其3He/4He比值达3.7×10-6~6.36×104,由于工业气井中大气氦的组分可忽略不计,可用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计算氦气中幔源氦所占份额,结果表明幔源氦达33.7~57.3%,从而在我国领土上第一次发现了幔源氦在沉积壳层形成工业储集。为了解这一发现在国际上的意义位置,请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科技文献检索室进行了国际联机检索,证明从1967年到1991年3月(从可能出现有关文献及1990年我所论文发表分别作了相应时间的前后延伸)国际上无有关报导,证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也是首次。此项发现对我们更深入认识地球、地幔形成演化,对于进一步了解幔源挥发份的脱气、运移乃至成藏有重大理论意义,从而对指导有关矿产的勘查也具有实践意义。
  • [1] 徐水昌,1990,天然气中笼同位素质谱分析及其在天然气研究的应用,石油实验地质,3期, 316-325页。
    [2] 徐水昌等.1990,性源氮的工业储聚和郑庐大断裂带.科学通报。35卷12期,932-935页。
    [3] Poreda R. J.,Jenden P. D.,Kaplan, E. R.,Craig,H.,1986,Mantle helium in Sacramento basin natural gas wells. Geochim Cosmochim. Acta,V. 65. V. 5.p. 2847-53 (Eng).
    [4] Sano Yuji:Wakita, Hiroshi,1988. Precise measurement of helium isotopes in tecrestial gases. Bull. Chem. Soc. Jpn,,V. 61,N.4. p. 1153~7 (Eng).
  • [1] 长江上游水系沉积物锶—钕同位素组成及物源示踪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90-295.
    [2] 马锦龙, 陶明信, 叶先仁, 张小军.  郯庐断裂带中段幔源包体单矿物中的气体释放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76-181.
    [3] 叶先仁, 任建国, 陶明信, 王宗礼.  事件沉积及其周期性的氦同位素指示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0-647.
    [4] 刘国生, 朱光, 王道轩, 宋传中, 牛漫兰.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67-273.
    [5] 史基安, 王先彬, 王琪, 赵兴东, 李春园, 孙明良.  地下水补给、循环和混合作用的氦同位素证据─—以石羊河、黑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15-819.
    [6] 彭林, 沈平, 文启彬.  利用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对兰州大气污染源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58-162.
    [7]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8] 张文正, 昝川莉.  烃源岩残留沥青中正构烷烃分子的碳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12-215.
    [9] 李兆兴, 陶明信, 徐永昌, 陈发源.  窑街煤田碳酸盐与突出气体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1992, 10(1): 93-100.
    [10] 申建中, 季美英, 朱家蔚, 许化政.  东濮凹陷煤成气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8-1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8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33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2-03-15
  • 刊出日期:  1993-09-10

目录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简介:

      徐永昌,男,60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摘要: 七、八十年代地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是关于地幔的研究,氦是地幔挥发分的重要组成。其同位素3He/4He的丰度比是判识含氦地质体来源于幔、壳和大气的重要指标,其相应的表征值为1.1×10-5,10-6和1.4×10-6,在研究我国东部含油气区的工业气井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时,发现一批沿郯庐大断裂两侧分布的工业气井,其氦浓度为0.05~0.1%,达到了氦气资源所要求的品位.其3He/4He比值达3.7×10-6~6.36×104,由于工业气井中大气氦的组分可忽略不计,可用壳-幔二元混合模式计算氦气中幔源氦所占份额,结果表明幔源氦达33.7~57.3%,从而在我国领土上第一次发现了幔源氦在沉积壳层形成工业储集。为了解这一发现在国际上的意义位置,请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科技文献检索室进行了国际联机检索,证明从1967年到1991年3月(从可能出现有关文献及1990年我所论文发表分别作了相应时间的前后延伸)国际上无有关报导,证明这一发现在世界范围也是首次。此项发现对我们更深入认识地球、地幔形成演化,对于进一步了解幔源挥发份的脱气、运移乃至成藏有重大理论意义,从而对指导有关矿产的勘查也具有实践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徐永昌.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J]. 沉积学报, 1993, 11(3): 52-56.
    引用本文: 徐永昌. 世界首例沉积壳层幔源工业储集的发现[J]. 沉积学报, 1993, 11(3): 52-56.
    Xu Yongchang.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 of Industrial Helium Reservoir in Sedimentary Crust with Mantle Orig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3, 11(3): 52-56.
    Citation: Xu Yongchang. The World's First Discover of Industrial Helium Reservoir in Sedimentary Crust with Mantle Orig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3, 11(3): 52-56.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