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仁超, 李作福, 张学才, 慈兴华, 方旭庆, 李传华, 刘海宁.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17-19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8
|
[2] |
彭雲, 于谦, 万洁颖, 杜智运, 王黎, 王韫玮, 高抒.
江苏海岸中部近岸沉积物重力流输运过程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55-17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1
|
[3] |
李华, 何明薇, 邱春光, 王英民, 何幼斌, 徐艳霞, 何瑞武.
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2000—2022年)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8-3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7
|
[4] |
侯云超, 樊太亮, 李一凡, 蔡文杰, 王宏语, 刘隆隆, 尹思琪, 李冬.
盐构造与深水重力流的相互作用及响应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2-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3
|
[5] |
徐伟, 李正宇, 刘艺萌, 刘军钊, 王启明.
渤中25-1油田沙三段重力流沉积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57-5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5
|
[6] |
张景军, 李凯强, 王群会, 王志坤, 韩江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41-1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5
|
[7] |
王琪, 马东旭, 余芳, 吉鸿杰, 苏旭亮, 李小燕, 郝乐伟, 魏中衡.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不同粒级砂岩成岩演化及孔隙定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63-1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6
|
[8] |
孙福宁, 杨仁超, 李冬月.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52-4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3
|
[9] |
杜锦霞.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85-3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8
|
[10] |
付锁堂.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81-1089.
|
[11] |
李祥辉.
深海沉积理论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77-86.
|
[12] |
杨友运.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87-393.
|
[13] |
闫臻, 杨长春, 李继亮, 王真理, 肖文交, 徐兴旺, 段秋梁.
鲁西地区馒头组下部滑塌堆积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1): 29-33.
|
[14] |
高山林, 陈海泓, 窦伟坦, 邵东波, 蔺宏斌.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湖泊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58-762.
|
[15] |
刘善印, 钟大赉, 吴根耀.
滇西南景谷—镇沅地区第三纪重力流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2): 50-54.
|
[16] |
郭英海, 刘焕杰, 权彪, 汪泽成, 钱凯.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44-51.
|
[17] |
杨瑞东.
黔中、黔南下、中三叠统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1993, 11(4): 24-29.
|
[18] |
梁仁枝, 李汉瑜, 刘宝珺, 许效松.
湘西黔东下、中寒武统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16-24.
|
[19] |
端木合顺, 朱莲芳.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75-86.
|
[20] |
夏邦栋, 吕洪波, 熊斌辉, 何永明, 胡宝生.
浙西开化上奥陶统复理石中的环形迹
. 沉积学报,
1987, 5(2): 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