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丹.
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多成因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57-8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8
|
[2] |
赵平平, 江茂生, 李任伟.
扬子地区中-晚奥陶世转折期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21-10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2
|
[3] |
王卓卓, 施立志, 张永生, 陈代钊, 梁江平.
湘桂地区泥盆纪硅岩Rb-Sr、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沉积背景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79-6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6
|
[4] |
.
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18-125.
|
[5] |
陈 梅.
C、O同位素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17-225.
|
[6] |
刘春.
库车坳陷古近系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0, 28(3): 518-524.
|
[7] |
陈永权.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寒武统三种截面特征白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09-218.
|
[8] |
文华国.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42-649.
|
[9] |
姚泾利.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3): 381-389.
|
[10] |
王一.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43-1049.
|
[11] |
张军涛.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中两类白云石充填物: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57-966.
|
[12]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35-140.
|
[13] |
何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6): 806-818.
|
[14] |
张晓宝, 王志勇, 徐永昌.
特殊碳同位素组成白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49-452.
|
[15] |
杨威, 王清华, 刘效曾.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4-548.
|
[16] |
鲍志东, 朱井泉, 江茂生, 夏勇.
海平面升降中的元素地球化学响应——以塔中地区奥陶纪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4): 30-36.
|
[17] |
沈平, 徐永昌, 王晋江, 王兰生.
天然气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组成及沉积地球化学相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16-219.
|
[18] |
闵茂中, 王湘云, 沈保培, 文光斗, 樊涛.
我国最大古岩溶型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18-122.
|
[19] |
蒋德和, 杨振强, 赵时久.
湘中地区中奥陶统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06-111.
|
[20] |
闵茂中, 孔令福, 江仪.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1): 8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