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北部近百年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对水动力环境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92-699.
|
[2] |
王利波, 李军, 陈正新, 赵京涛, 白凤龙, 胡邦琦, 窦衍光, 翟滨.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浅滩西部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89-1099.
|
[3] |
.
不同水动力下陆相碳酸钙沉积的蓝藻钙化试验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80-1087.
|
[4] |
.
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18-324.
|
[5] |
孔敏.
舞阳凹陷盐岩沉积与构造的响应关系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99-306.
|
[6] |
白建科.
云南罗平生物群埋藏环境初步研究:来自沉积构造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62-767.
|
[7] |
操应长.
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74-284.
|
[8] |
阮伟.
潮流沙脊和沙波沉积结构特征——以西班牙东北部比利牛斯前陆盆地Roda砂岩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18-127.
|
[9] |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9-59.
|
[10] |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55-259.
|
[11] |
彭晓彤, 周怀阳, 叶瑛, 陈光谦.
珠江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底层水动力环境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87-493.
|
[12] |
蒋东辉, 高抒.
渤海海峡潮流底应力与沉积物分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63-667.
|
[13] |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33-239.
|
[14] |
安延恺, 李汉瑜.
由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变探讨构造对沉积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1, 9(1): 20-26.
|
[15] |
晋慧娟, 林禾杰.
新西兰TARANAKI盆地PAKAWAU组和KAPUNI组中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3): 40-49.
|
[16] |
刘钦甫, 张鹏飞.
湖南测水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4): 96-104.
|
[17] |
陈洪德, 曾允孚, 李孝全.
丹池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
. 沉积学报,
1989, 7(4): 85-96.
|
[18] |
刘焕杰.
潮汐沉积与含煤建造
. 沉积学报,
1988, 6(2): 42-49.
|
[19] |
黄迺和, 王根发.
古代潮汐沉积物的新判据——潮汐周期层序
. 沉积学报,
1987, 5(2): 39-44.
|
[20] |
高健, 严钦尚, 许世远.
滦河中游现代河流沉积构造与水动力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1): 2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