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琰, 夏晓敏, 赵健, 崔俊, 乔柏瀚, 赵东升, 高红灿, 王义, 谭莉.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系藻灰岩沉积特征及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23-13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6
|
[2] |
王志金, 陈世悦, 马帅, 汪峰.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生物礁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77-118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9
|
[3] |
李俊武, 代廷勇,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49-6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3
|
[4] |
刘永福, 赵建华, 范秋海, 林畅松, 叶茂林, 范倩倩, 张荣茜.
塔北隆起中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13-1122.
|
[5] |
刘畅, 张琴, 谢寅符, 乔李井宇, 孙杰夫, 梅啸寒.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东北部区块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23-1131.
|
[6] |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44-60.
|
[7] |
.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系非常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57-166.
|
[8] |
陈国俊.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5): 866-875.
|
[9] |
冯有良.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57-63.
|
[10] |
姜在兴.
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5): 931-398.
|
[11] |
董艳蕾.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一层序地震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34-240.
|
[12] |
赵彦德.
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77-1085.
|
[13] |
杨剑萍.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67-974.
|
[14] |
雷国良.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74-282.
|
[15]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新近系油源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9-324.
|
[16] |
居春荣, 黄杏珍, 闫存凤, 邵宏舜, 妥进才.
湖相碳酸盐岩在建立苏北盆地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13-121.
|
[17] |
张喜林, 朱筱敏, 钟大康, 梁兵, 曹冰, 贺向阳.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三系—上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3): 393-399.
|
[18] |
梅冥相, 高金汉, 李东海, 孟庆芬, 易定红.
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97-306.
|
[19] |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
[20] |
黄第藩, 张大江, 李晋超, 黄晓明, 周翥虹.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1989, 7(2):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