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28-9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2] |
王炳森.
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充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2
|
[3] |
李雅兰, 李飞, 吕月健, 王夏, 王曾俊, 李红, 易楚恒, 李杨凡, 曾伟, 李怡霖.
陕南勉县寒武系仙女洞组生物礁岩相学及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08-6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2
|
[4] |
倪子尧, 徐绪东, 陈政安, 李凤杰.
龙门山地区北川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02-7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1
|
[5] |
金民东, 谭秀成,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43-4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8
|
[6] |
唐玄,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余永强, 龙翼, 昝博文, 赵聪.
四川盆地东北缘灯影组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32-2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0
|
[7] |
林孝先, 彭军, 侯中健, 韩浩东, 李旭杰, 马春疆.
四川汉源-峨边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1): 57-7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8
|
[8]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9] |
赵鲁阳, 吕大炜, 刘海燕, 金爱文, 吴晓燕, 冯婷婷, 于得明, 刘建强.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70-47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5
|
[10] |
刘浩, 徐大良, 牛志军, 彭练红, 魏运许, 赵小明.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87-10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3
|
[11] |
.
湘鄂西寒武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122-1132.
|
[12] |
景山.
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83-591.
|
[13] |
时国.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27-434.
|
[14] |
叶黎明.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海相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02-210.
|
[15]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45-553.
|
[16] |
李春峰, 张雄华, 蔡雄飞.
赣西北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1-48.
|
[17] |
王冠民.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49-354,368.
|
[18] |
郑文忠, 东野脉兴, 胡珞兰.
兴神保磷矿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8-16.
|
[19] |
邱艳生.
山西襄汾奥陶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67-72.
|
[20] |
赵江天, 杨逢清.
甘肃夏河麻隆沟二叠纪毛毛隆组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2, 10(1): 4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