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臧贻萍, 王钦贤, 贾子策, 陈多福.
台湾地区古冷泉碳酸盐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3
|
[2] |
陈振岩, 王雷, 崔向东, 单芝波, 宋柏荣, 张雷.
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区铼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 沉积学报,
2022, 40(3): 739-7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2
|
[3] |
耿海波, 师明川, 付世骞, 安丽平.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硫酸盐还原菌成矿作用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86-8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8
|
[4]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5] |
.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过程中铁的地球化学行为——以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61-467.
|
[6] |
乔海明.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54-160.
|
[7] |
杨荣生, 张铭杰, 张同伟, 李立武, 唐俊红.
川西南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22-527.
|
[8] |
陈多福, 陈先沛, 陈光谦.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1): 34-40.
|
[9] |
黄第藩.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油气地球化学面临的任务和展望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6.
|
[10] |
王兆云, 程克明.
碳酸盐岩中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对成烃的贡献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00-605.
|
[11] |
郝石生.
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与瞻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5.
|
[12] |
闵茂中, 王湘云, 沈保培, 文光斗, 樊涛.
我国最大古岩溶型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18-122.
|
[13] |
陈践发, 沈平, 文启彬.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1): 32-40.
|
[14] |
陈多福, 陈先沛.
贵州省松桃热水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2, 10(4): 35-43.
|
[15] |
刘长龄, 覃志安.
我国铝土矿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2): 25-33.
|
[16] |
闵茂中, 孔令福, 江仪.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1): 81-89.
|
[17] |
马秀贞, 印明善, 王大珍.
我国盐湖沉积物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及其地球化学作用(英文)
. 沉积学报,
1987, 5(2): 57-62.
|
[18] |
傅家谟, 盛国英.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观点探讨我国某大型自然硫矿床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7, 5(3): 96-101.
|
[19] |
张淑苓, 陈功, 唐玉衡.
我国含铀煤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84, 2(4): 77-87.
|
[20] |
夏明, 张承蕙.
我国南海海盆一块锰壳层的生长速度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83, 1(2): 13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