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丹.
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多成因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57-8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8
|
[2] |
吴嘉, 王远, 齐雯, 师生宝, 姜福杰, 张春林.
后生作用中膏岩对芳烃分布的影响及地化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01-14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2
|
[3] |
李红磊, 张敏, 姜连, 程熊.
利用芳烃参数研究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成因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91-1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8
|
[4] |
周世新.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中不同赋存形式芳烃化合物组成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30-339.
|
[5]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897-900.
|
[6]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97-900.
|
[7] |
夏燕青, 王春江, 孟仟祥, 王红勇, 杜丽.
稠环芳烃和多环芳烃成因模拟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4.
|
[8] |
陈致林, 李素娟, 王忠.
低-中成熟演化阶段芳烃成熟度指标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92-197.
|
[9] |
王春江, 夏燕青.
吐哈盆地侏罗系褐煤中脱A环芳香三萜烃类的检出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38-146.
|
[10] |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盐湖相生油岩中某些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4-119.
|
[11] |
段毅, 罗斌杰, 惠荣耀.
现代沼泽沉积物中五环三萜类的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1993, 11(3): 82-87.
|
[12] |
应光国, 范璞.
美国南佛罗里达盆地Sunniland原油和油源岩中芳烃的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26-134.
|
[13] |
潘志清, 黄第藩, 林壬子.
原油和生油岩中完整短链甾类系列化合物(C20—C26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2): 106-113.
|
[14] |
王铁冠, B.R.T.Simoneit.
广西百色盆地州景矿第三系褐煤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研究——Ⅲ.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S1): 9-20.
|
[15] |
曾宪章, 刘淑珍, 马顺平.
未成熟生油岩中的“地质型”甾烷
. 沉积学报,
1989, 7(3): 91-92.
|
[16] |
姜乃煌, 沈捷明, 赵坚.
低成熟生油岩中某些萜类化合物
. 沉积学报,
1987, 5(2): 125-132.
|
[17] |
黄绍甫, 林金河, 韦东, 阙慧娟.
沉积岩和原油中四环萜烷的地化意义初探
. 沉积学报,
1987, 5(4): 127-136.
|
[18] |
涂修元.
生油岩中汞分布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5, 3(1): 92-98.
|
[19] |
尚慧芸, 姜乃煌.
陆相原油及生油岩中的特征生物标志物——伽傌烷
. 沉积学报,
1984, 2(4): 88-96.
|
[20] |
王新洲.
不成熟生油岩的热压模拟试验
. 沉积学报,
1983, 1(1): 118-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