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尚昆, 魏志福, 王永莉, 汪亘, 马雪云, 张婷, 何薇, 玉晓丽, 李伦, 马贺, 魏静宜.
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45-5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3
|
[2] |
常西玲, 郭进京, 常璐璐, 吴彦旺, 徐梦婧.
西秦岭北缘渐新世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495-15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9
|
[3] |
吴劲宣, 夏国清, 陈云, 徐为鹏, 伊海生.
西藏伦坡拉盆地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65-1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2
|
[4] |
陈淑慧, 侯元立, 邵磊, 黄奇瑜, 乔培军, 崔宇驰, 孟宪博.
台湾始新统—中新统沉积物源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19-3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7
|
[5] |
于兴河, 李顺利, 曹冰, 侯国伟, 王亚风, 皇甫志远.
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99-3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9
|
[6] |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晚白垩世—渐新世微相分析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01-510.
|
[7]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8] |
白建科.
云南罗平生物群埋藏环境初步研究:来自沉积构造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62-767.
|
[9] |
柳蓉.
抚顺盆地始新世古湖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0, 28(4): 688-695.
|
[10]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775-782.
|
[11]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2]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3] |
唐松, 邵磊, 赵泉鸿.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37-342.
|
[14]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爬升沙纹层理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60-565.
|
[15] |
杨瑞东, 赵元龙, 毛家仁, 聂爱国, 陈笑媛.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古生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29-135.
|
[16] |
刘志飞, 王成善.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55-361.
|
[17] |
刘秉理, 朱忠德, 肖传桃, 胡明毅.
鄂西地区早奥陶世分乡期生物群落演化与沉积环境变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97-102.
|
[18] |
吉磊.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统遮普惹组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88-95.
|
[19] |
李书舜, 刘大成.
四川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2-117.
|
[20] |
王德坪, 刘守义.
东营盆地渐新世早期前三角洲缓坡区的泥石流砂质碎屑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