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兴, 田景春, 林小兵, 陈威振, 易定鑫.
渝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1): 309-3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9
|
[2] |
刘昕羽, 胡修棉, 许艺炜, 蒋璟鑫, 孙高远.
伊朗Lurestan⁃Fars地区晚白垩世微相与沉积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24-11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9
|
[3] |
王跃, 桂和荣, 苏尚国, 周奇明, 李俊, 张雅楠.
滇黔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53-6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3
|
[4] |
丁江辉, 张金川, 石刚, 申宝剑, 唐玄, 杨振恒, 李兴起, 李楚雄.
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24-3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6
|
[5]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6] |
郭芪恒, 金振奎, 安益辰, 朱小二.
北京下苇甸地区张夏组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1): 40-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0
|
[7] |
王冠平, 朱彤, 王红亮, 杜伟, 吴靖.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底部海相页岩高GR峰沉积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243-12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3
|
[8] |
陈科洛, 张廷山, 梁兴, 张朝, 王高成.
滇黔北坳陷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岩相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43-7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6
|
[9] |
赵鲁阳, 吕大炜, 刘海燕, 金爱文, 吴晓燕, 冯婷婷, 于得明, 刘建强.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70-47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5
|
[10] |
张旻旻, 张梅生, 李晓波, 王旖旎, 杨明, 姚路, 王成龙, 张乾.
辽西兴城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环境识别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59-11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9
|
[11] |
胡 平.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基准面旋回划分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78-386.
|
[12] |
吴朝东, 林畅松, 申延平, 谢小建, 肖建新, 刘景彦, 史艳丽.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00-407.
|
[13] |
薛良清, 李文厚, 宋立珩.
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始沉积区恢复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39-543,566.
|
[14] |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对孢粉沉积影响的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57-63.
|
[15] |
符俊辉, 周立发, 李文厚, 华洪.
西北地区陆相侏罗纪地层区划及沉积矿产分布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34-140.
|
[16] |
梁百和, 朱素琳.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92, 10(2): 39-44.
|
[17] |
刘宝珺, 许效松, 徐强, 杨志华.
东秦岭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0, 8(4): 1-12.
|
[18] |
李书舜, 刘大成.
四川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2-117.
|
[19] |
马宝林.
新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地层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4): 66-77.
|
[20] |
栾绍堃.
青海祁连含煤区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1): 13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