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科睿, 闫百泉, 孙雨, 杨佳奇, 马志强, 于利民, 王鑫锐.
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特征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2
|
[2] |
伍坤宇, 熊鹰, 谭秀成, 刘向君, 张云峰, 陈晓冬, 李亚锋, 郭荣涛, 曹喆, 王鹏.
储层孔隙系统“水—岩”反应结晶动力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96-10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9
|
[3] |
.
“源—汇系统”专栏
. 沉积学报,
2022, 40(6): -.
|
[4] |
刘晶晶, 毛毳, 刘兴瑀, 魏荷花, 权莲顺, 刘泽璇, 张文鑫, 赵冰, 张青.
钙华的形成环境与特征及在油气储集方向的探讨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25-14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4
|
[5] |
余烨, 张昌民, 朱锐,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强制海退体系域识别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45-3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8
|
[6] |
付广, 李世朝, 杨德相.
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92-5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6
|
[7] |
王圣柱, 吴倩倩, 程世伟, 薛雁, 陈平.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与运聚规律
. 沉积学报,
2017, 35(2): 405-41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7
|
[8] |
王凯, 关平, 邓世彪, 刘沛显, 金亦秋.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86-3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7
|
[9] |
.
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46-653.
|
[10] |
.
地层温度对油气运、聚影响的系统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47-754.
|
[11] |
张丽霞.
东濮凹陷浅层砂岩的微观输导性能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93-797.
|
[12] |
付广.
断裂静止期有无输导油气能力的判别方法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50-856.
|
[13] |
纪友亮.
断陷盆地油气汇聚体系与层序地层格架之间的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17-623.
|
[14] |
陈强路.
油气充注对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储集性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8-364.
|
[15] |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43-149.
|
[16] |
张水昌, 龚再升, 梁狄刚, 吴克强, 汪建蓉, 宋孚庆, 王培荣, 王汇彤, 何忠华.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系统地球化学-Ⅰ:油组划分、油源对比及混源油确定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5-26.
|
[17] |
赵靖舟, 戴金星.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14-319.
|
[18] |
康永尚, 庞雄奇.
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
. 沉积学报,
1998, 16(3): 80-84.
|
[19] |
黄第藩, 赵孟军, 张水昌.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油气系统下古生界油源油中蜡质烃来源的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6-13.
|
[20] |
陈琴芳, 胡志水.
川南下二叠统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孔隙(广义)类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4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