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

任明达

任明达.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J]. 沉积学报, 1983, 1(4): 78-91.
引用本文: 任明达.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J]. 沉积学报, 1983, 1(4): 78-91.
Ren Mingda.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OF ALLUVIAL FANS—The Rule of Enrichment of Oil-Gas and Groundwater[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3, 1(4): 78-91.
Citation: Ren Mingda.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OF ALLUVIAL FANS—The Rule of Enrichment of Oil-Gas and Groundwater[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3, 1(4): 78-91.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OF ALLUVIAL FANS—The Rule of Enrichment of Oil-Gas and Groundwater

  • 摘要: 沉积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各种沉积环境受构造、气候等条件的控制,各自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从而产生具有各种沉积特征的沉积物。沉积相分析是对地层单元进行环境解释的基础。由于沉积岩都已脱离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因此进行沉积岩相分析的前提是建立沉积特征与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这一任务主要通过现代沉积相的研究来完成。这类研究的意义早在十九世纪就由Walther,J提出,并命名为《比较岩石学》(Comparative lithology ),苏联至今沿用此名,西欧各国大多改称为《比较沉积学》(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比较沉积学的核心是利用现代沉积环境的比较资料对地层单元的古地理环境作综合解释,它是在地貌学、沉积学和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 [1] 1.任明达等,1982,山西代县不对称地堑盆地的基底构造、沉积岩相和水文地质条件,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P.115-126

    2.任明达、王乃梁,1981.现代沉积环境概论,科学出版社,P.92-93

    3.大内俊二,1979.冲积扇扇面与现代河床之间微地形及辛断z分布的差异,地理学评论,52卷第4期,P.190-198

    4.Rhodes W.Fairbridge and Joanne Bourgeois, 1978. The Encyclopedia of Sedimen-tology, P.321325.Dowden,Hutchinson and Ross,Inc..Stroudsburg.Pennsylvania.
  • [1] 靳军, 刘大卫, 纪友亮, 杨召, 高崇龙, 王剑, 段小兵, 桓芝俊, 罗妮娜.  砾质辫状河型冲积扇岩相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254-2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9
    [2] 岳亮, 刘自亮.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52-7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9
    [3] 印森林, 刘忠保, 陈燕辉, 吴小军.  冲积扇研究现状及沉积模拟实验——以碎屑流和辫状河共同控制的冲积扇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0-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2
    [4]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81-689.
    [5] 史基安, 王先彬, 王琪, 赵兴东, 李春园, 孙明良.  地下水补给、循环和混合作用的氦同位素证据─—以石羊河、黑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15-819.
    [6] 沙庆安.  《成煤环境的比较沉积学研究》——海南岛红树林潮坪与红树林泥炭 评介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49-149.
    [7] 刘新华, 沈照理, 钟佐燊, 傅家谟.  地下水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36-240.
    [8] 蔡峰, 许红, 郝先锋, 王玉净.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61-69.
    [9] 王多云, 陈应泰, 徐洪生.  受周期性湖平面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干柴沟组 . 沉积学报, 1991, 9(4): 43-48.
    [10] 杨文才.  下辽河平原周边冲积扇沉积模式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3): 63-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3
  • HTML全文浏览量:  68
  • PDF下载量:  38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2-08-14
  • 刊出日期:  1983-12-10

目录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

    摘要: 沉积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各种沉积环境受构造、气候等条件的控制,各自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从而产生具有各种沉积特征的沉积物。沉积相分析是对地层单元进行环境解释的基础。由于沉积岩都已脱离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因此进行沉积岩相分析的前提是建立沉积特征与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这一任务主要通过现代沉积相的研究来完成。这类研究的意义早在十九世纪就由Walther,J提出,并命名为《比较岩石学》(Comparative lithology ),苏联至今沿用此名,西欧各国大多改称为《比较沉积学》(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比较沉积学的核心是利用现代沉积环境的比较资料对地层单元的古地理环境作综合解释,它是在地貌学、沉积学和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English Abstract

    任明达.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J]. 沉积学报, 1983, 1(4): 78-91.
    引用本文: 任明达.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J]. 沉积学报, 1983, 1(4): 78-91.
    Ren Mingda.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OF ALLUVIAL FANS—The Rule of Enrichment of Oil-Gas and Groundwater[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3, 1(4): 78-91.
    Citation: Ren Mingda. COMPARATIVE SEDIMENTOLOGY OF ALLUVIAL FANS—The Rule of Enrichment of Oil-Gas and Groundwater[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3, 1(4): 78-91.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