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川, 张维圆, 付勇, 夏鹏.
黔北地区下奥陶统沉积相与层序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92-9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1
|
[2] |
岳超盛, 陈吉涛, 杨文莉, 高彪, 胡科毅, 祁玉平, 王向东.
晚宾夕法尼亚亚纪变暖事件的沉积响应与全球对比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41
|
[3] |
齐昆, 龚承林, 金振奎.
块体搬运沉积在大陆边缘深水区的发育——来自晚第四纪珠江陆缘地层正演模拟的启示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309-13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31
|
[4] |
王媛媛, 杨鳗郅, 张国成.
珠江三角洲潮坪沙蚕遗迹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2
|
[5] |
周良, 王洋, 杜学斌, 卜建军, 吴俊, 吕万军, 刘秀娟.
珠江三角洲西缘晚第四纪沉积演化和最大海侵古岸线的重建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19-13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7
|
[6] |
龚大兴, 郭佳, 罗俊峰, 岳相元, 周雄, 周家云.
川西马尔康—金川地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残留洋盆复理石建造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10-12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1
|
[7] |
刘辰生, 肖明国, 苏娟, 金中国, 郭建华.
黔北务正道地区沉积型铝土矿富集成矿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02-3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40
|
[8] |
林春明, 张霞, 邓程文, 王红, 冯旭东, 刘芮岑.
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沉积与环境演变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68-2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6
|
[9] |
伊海生.
沉积旋回叠置形式的波形分析及旋回层序划分方法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55-8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2
|
[10] |
.
黄河三角洲ZK1孔晚第四纪以来沉积层序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50-1058.
|
[11] |
陶明华.
旋回性沉积序列的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05-510.
|
[12] |
刘波.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的对比方法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12-117.
|
[13] |
王开发, 支崇远, 郑玉龙, 王洪根.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6-143.
|
[14] |
丁旋, 郝诒纯, 万晓樵, 方念乔.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碳酸盐溶解旋回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92-198.
|
[15] |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
[16] |
吴智勇, 郭建华, 吴东胜, 何宏.
东濮断陷湖盆下第三系沙二段的冲积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9-453.
|
[17] |
张周良, 王芳华.
广东三水盆地第四纪网状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8-63.
|
[18]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19] |
陈庆强, 李从先.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与古环境初探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79-87.
|
[20] |
王璞珺, 刘招君, 刘万洙, 杜小弟.
元素地化-数理统计法在松南陆相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3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