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靖, 李源遽, 李朋朋, 周世新, 陈克非, 张臣, 孙泽祥.
深层温压条件下有机酸热稳定性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47-10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3
|
[2] |
郭沫贞, 徐洋, 寿建峰, 刘占国, 韩守华.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30-3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1
|
[3] |
郝乐伟.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34-743.
|
[4] |
刘绍军.
次生孔隙带预测新技术及其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07-216.
|
[5] |
黄文彪.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扶余油层次生孔隙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19-426.
|
[6] |
张福顺.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埋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69-478.
|
[7] |
施振飞, 张振城, 叶绍东, 蔡晓明, 孙建孟.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29-436.
|
[8] |
张振城, 孙建孟, 施振飞, 蔡晓明, 苏远大, 廖东良.
测井资料评价次生孔隙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13-619.
|
[9] |
徐志强, 陈永武, 熊明.
影响深层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因素——冀中坳陷与塔里木盆地实例讨论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02-105.
|
[10] |
蔡春芳, 梅博文, 马亭, 赵红静, 方孝林.
塔里木盆地有机酸来源、分布及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03-109.
|
[11] |
黄思静, 杨俊杰,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石膏对白云岩溶解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03-109.
|
[12] |
薛莲花, 史基安, 晋慧娟.
辽河盆地沙河街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02-109.
|
[13] |
杨俊杰, 黄思静,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表生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不同组成碳酸盐岩溶蚀成岩过程的实验模拟
. 沉积学报,
1995, 13(4): 49-54.
|
[14] |
杨俊杰, 张文正, 黄思静,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白云岩溶解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83-88.
|
[15] |
雷怀彦, 师育新, 房玄.
铝硅酸盐矿物成岩演化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5, 13(2): 22-32.
|
[16] |
叶德胜.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深部溶蚀作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1): 66-71.
|
[17] |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3): 67-75.
|
[18] |
杨宝星, 李南豪, 古世祥.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储层的次生孔隙发育机制和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1991, 9(4): 34-42.
|
[19]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
[20] |
陈国俊,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下二叠统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
. 沉积学报,
1990, 8(1): 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