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牧, 季长军, 黄元耕, 丁一, 陈荣庆, 陈明思, 杨钹, 陈代钊.
羌塘盆地索瓦组碳酸盐岩红层成因和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12-8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2
|
[2] |
赵佳如, 牛永斌, 王敏, 徐资璐, 崔胜利, 王培俊.
塔河油田奥陶系生物扰动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孔隙度计算样本检验模型
. 沉积学报,
2021, 39(2): 482-4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3
|
[3] |
陈万利, 吴时国, 黄晓霞, 刘刚, 韩孝辉.
西沙群岛晚第四纪碳酸盐岩淡水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96-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6
|
[4]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5] |
李继岩.
多期构造裂缝发育充填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济阳坳陷平南潜山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20-4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7
|
[6] |
胡亚洲, 牛永斌, 崔胜利, 董小波.
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充填特征及其诱导孔隙演化规律——以豫西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690-7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2
|
[7] |
袁静, 俞国鼎, 钟剑辉, 董志芳, 谢君, 单康.
构造成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77-11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0
|
[8] |
庞谦, 李凌, 胡广, 谭秀成, 马腾, 赵东方, 芦飞凡, 陈虹宇, 熊鹰.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17, 35(4): 681-6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3
|
[9] |
刘新社, 漆亚玲, 李树同, 邓秀芹, 王琪, 张文选, 牟炜卫, 闫灿灿, 李阳.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北侧马五41储层膏模孔类型及充填过程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17-122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3
|
[10] |
黄臣军, 刘格云, 刘红光, 蒋海军, 郭荣涛.
标准微相类型在碳酸盐岩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以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66-117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8
|
[11] |
樊爱萍, 杨仁超, 韩作振, 崔明明, 蔡娜.
鲁西地区张夏组碳酸盐岩成岩系统
. 沉积学报,
2015, 33(1): 67-7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7
|
[12] |
.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65-979.
|
[13]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14] |
邱隆伟.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02-209.
|
[15] |
邓长瑜, 张秀莲, 陈建文, 王贤.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88-596.
|
[16] |
邱隆伟, 姜在兴, 陈文学, 李晓红, 熊志东.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21-627.
|
[17] |
夏新宇, 洪峰, 赵林, 张文正.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有机相类型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38-643.
|
[18] |
赖健清, 易诗军, 杨楚雄, 丁传谱.
广东凡口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化学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43-147.
|
[19] |
朱莲芳.
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40-149.
|
[20] |
侯方浩, 方少仙, 张廷山, 董兆雄, 吴诒.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深水碳酸盐岩及控油气性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3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