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炳森.
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充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2
|
[2]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3] |
胡亚洲, 牛永斌, 崔胜利, 董小波.
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充填特征及其诱导孔隙演化规律——以豫西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690-7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2
|
[4] |
吴海枝, 韩润生, 邱文龙, 胡煜昭, 吴鹏.
楚雄盆地六苴铜矿床容矿砂岩孔隙演化对成矿的制约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12-5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9
|
[5] |
袁静, 杨学君, 袁凌荣, 成荣红, 朱忠谦, 李春堂, 董道涛.
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砂岩胶结作用及其与构造裂缝关系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54-7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4
|
[6] |
聂逢君.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流体—砂岩相互作用期次及其识别标记
. 沉积学报,
2009, 27(2): 191-201.
|
[7] |
钟广法, 马在田.
砂岩早期核心式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成像测井证据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39-244.
|
[8] |
王宝清, 张荻楠, 刘淑芹, 周永炳, 金曙光.
龙虎泡地区高台子油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岩孔隙演化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14-418,423.
|
[9] |
傅强.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2-96.
|
[10] |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薛莲花.
石油侵位对碎屑储集岩成岩序列的影响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以塔西南坳陷石炭系石英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7-101.
|
[11] |
蔡春芳, 梅博文, 马亭, 赵红静, 方孝林.
塔里木盆地有机酸来源、分布及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03-109.
|
[12] |
柳益群, 李文厚.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6, 14(3): 87-96.
|
[13] |
陈程, 孙义梅.
砂岩孔隙结构分维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08-113.
|
[14] |
陈荣坤.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21.
|
[15] |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3): 67-75.
|
[16]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17]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18] |
何海清, 晋慧娟.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1, 9(4): 69-77.
|
[19] |
史基安,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53-62.
|
[20] |
朱家祥, 李淑贞.
苏北高邮凹陷戴一段砂岩矿物和孔隙成岩机理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3): 3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