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其天, 何宏林, 魏荣珠, 王忠梅, 石峰, 闫纪元.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86-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4
|
[2] |
周敏, 李祥辉, 王旌羽.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晚侏罗世沉积环境与古气候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03-101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9
|
[3] |
易亮.
莱州湾第四系初步框架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39-17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2
|
[4] |
路晶芳, 刘健, 胡刚, 黄威, 王红, 张道来.
现代黄河三角洲北岸1.9Ma以来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35-13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0
|
[5] |
陈留勤, 刘鑫, 李鹏程.
古土壤: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灵敏指针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10-52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4
|
[6] |
.
Rio Muni盆地第四纪陆坡地震地貌学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85-493.
|
[7] |
郭强, 李子颖, 秦明宽, 钟大康, 张放东, 贾翠, 邬军.
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热水沉积序列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09-815.
|
[8] |
徐兆辉.
古气候恢复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35-244.
|
[9] |
来红州, 莫多闻, 李新坡.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30-137.
|
[10] |
钟建华, 李浩, 黄立功, 温志峰, 郭泽清, 王海侨, 李勇.
柴西第四纪湖泊冰水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84-290.
|
[11] |
赵全民, 杨道庆, 江继刚, 彭江, 徐士忠.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盐湖相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34-339.
|
[12] |
王永栋, 江德昕, 谢小平.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34-440.
|
[13] |
江德昕, 王永栋.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47-54.
|
[14] |
江德昕, 杨惠秋.
青海达布逊湖50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01-106.
|
[15] |
李玉梅, 赵澄林.
盐湖盆地斜坡带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初探──以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第三系碎屑岩地层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26-131.
|
[16] |
徐天光, 顾家裕, 薛叔浩.
塔里木盆地轮台断隆第三系盐湖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37-140.
|
[17] |
张周良, 王芳华.
广东三水盆地第四纪网状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58-63.
|
[18] |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
[19] |
吉利明.
甘肃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和地理分区位置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33-142.
|
[20] |
符文侠.
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 沉积学报,
1989, 7(1): 127-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