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锦龙, 沈仕豪, 汪雅菲, 汪方跃.
中二叠统热水沉积新证据——以皖南“嵇亭岭砾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284-2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1
|
[2] |
薛传东, 向坤, 胡廷银, 廖程, 杨欣鹏, 杨天云露, 王磊.
楚雄盆地北部桂花铜矿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91-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3
|
[3] |
朱志军, 张治波, 郭福生.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含矿岩石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2): 292-3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5
|
[4] |
宋世骏, 柳益群, 郑庆华, 周鼎武, 付瑜.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色岩系成因探讨——以铜川地区长73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17-11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3
|
[5]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6] |
冯胜斌.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64-573.
|
[7] |
陈翠华, 何彬彬, 顾雪祥, 刘建明.
桂西北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4-58.
|
[8] |
温汉捷, 裘愉卓, 凌宏文, 于柄松, 张贵山.
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0-626.
|
[9] |
梁华英, 王秀璋, 程景平.
粤北大沟谷热水沉积钠长石岩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15-420.
|
[10] |
高计元, 王一先, 裘愉卓, 张乾.
白云鄂博矿床含矿白云岩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75-680.
|
[11] |
吴朝东, 陈其英, 杨承运.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67-175.
|
[12] |
方维萱.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1): 44-50.
|
[13] |
夏学惠, 李钟模.
鲕状黄铁矿的热水沉积与微生物成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12-717.
|
[14] |
刘家军, 刘建明, 郑明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林丽, 周德安.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西秦岭寒武系含矿硅岩建造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42-49.
|
[15] |
刘文均, 伊海生, 温春齐.
城步铺头黄铁矿床再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2): 61-67.
|
[16] |
周永章, 涂光炽, Edward H. CHOWNJayanta GUHA, 卢焕章.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1.
|
[17] |
陈先沛, 高计元, 陈多福, 董维全.
热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和几个岩石学标志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24-132.
|
[18] |
陈多福, 陈先沛.
贵州省松桃热水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2, 10(4): 35-43.
|
[19] |
宋春晖, 武安斌, 周少平.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4): 60-67.
|
[20] |
周永章.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7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