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美得,张忍顺,杨巨海,江苏王港地区淤泥质潮滩的沉积作用海洋通报,1984,3(1):40-54 |
[2]
|
朱大奎,柯贤坤,高抒.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黄渤海海洋, 1986,4(3):20-27 |
[3]
|
李从先,李萍淤泥质海岸的沉积和砂体.海洋与湖沼,1982, ?(1);48-59
(4] 张国栋,王益友等.苏北琼港现代潮坪沉积.沉积学报,1984,2 (2);39-51 |
[4]
|
任美愕(主编).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北京: 海洋出版社,1986, 66-134 |
[5]
|
张忍顺,陈才俊等.江苏岸外沙洲演变与条子泥并陆前景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8-18 |
[6]
|
韩桂荣,刘玉海.黄河口海区沉积物柱样中碳酸盐组分.海洋与 湖沼,1993,24(5):456-465 |
[7]
|
王靖泰,汪品先.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的关系.地理学报,1980.35(4):299-311 |
[8]
|
耿秀山.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海水进退.海洋学报,1981.3 (1):114-130 |
[9]
|
刘敏厚,吴世迎,王永吉.黄海晚第四纪沉积.北京:海洋出版 社,1987 |
[10]
|
沈承德,周明富.中国东海大陆架C14年代学及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变化.科学通报,1981,3:162-165 |
[11]
|
王建,刘泽纯等.江苏海域13万年来海面变化定t重建及我国沿海海侵的年代及对比间题.第四纪沉积与环境变迁.东南文化杂志社,1991.,68-75 |
[12]
|
李成治,李本川.苏北沿海暗沙成因的研究.海洋与湖沼.1981,12(4):321-331 |
[13]
|
耿秀山,万延森.李善为,张誉年,徐孝诗苏北海岸带的演变过程及苏北浅滩动态模式的初步探讨.海洋学报,1983,5(1):62-71 |
[14]
|
延森,张替年.江苏近海辐射状脊群的泥沙运动与来裸.海洋与湖沼.1985,16(5);392-399 |
[15]
|
杨长恕.琼港辐射沙脊成因探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5(3):35-44 |
[16]
|
黄易杨,王文清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群的动力机制探讨海洋学报,1987,9(2):209-215 |
[17]
|
赵松龄.苏北浅滩成因的级新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11(3):106-112 |
[18]
|
张光威,南黄海陆架沙脊的形成与演变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11(2):25-33 |
[19]
|
杨报章,李从先.业治铮.黄海南部陆区全新世埋藏潮沙体.地理学报,1995,50(5):447-457 |
[20]
|
耿秀山,傅命佐.江苏中南部平原淤泥滩岸的地貌特征.海岸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8,8(2):9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