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怡, 韦恒叶.
下扬子中二叠统孤峰组热液硅质岩地球化学约束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99-8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9
|
[2] |
何佳伟, 谢渊, 刘建清, 何利.
上扬子西南缘下志留统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以盐津牛寨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56-67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8
|
[3] |
吴超伟, 侯明才, 黄虎, 周倩玉, 罗宏谓.
滇东南麻栗坡中—下二叠统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96-20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2019.001
|
[4] |
白志强, 刘树根, 宋金民, 彭瀚霖, 林彤, 柳存喜.
米仓山南缘中志留统罗惹坪组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26-2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2
|
[5] |
.
滇东南丘北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21-629.
|
[6] |
.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物源分析与物源区母岩年龄确定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21-429.
|
[7] |
李双建.
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 发育的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72-880.
|
[8] |
田云涛.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71-677.
|
[9] |
张 翔.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70-377.
|
[10] |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9-66.
|
[11] |
齐永安, 胡斌.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痕迹化石与海进期沉积及海进体系域
. 沉积学报,
1998, 16(1): 22-26.
|
[12] |
万云, 张廷山, 兰光志, 袁建新.
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06-113.
|
[13] |
李永铁.
新疆博罗霍洛山地区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10-116.
|
[14] |
傅碧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下志留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变的遥感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53-160.
|
[15] |
侯方法, 方少仙, 王振宇, 张廷山, 兰贵, 邓明, 蔡永禄.
四川广元──陕西宁强间下志留统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94, 12(4): 51-57.
|
[16] |
张廷山, 侯方浩, 高卫东, 兰光志.
川西北地区早志留世风暴岩及其环境与古生态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2): 55-74.
|
[17] |
梅志超, 卢焕勇, 李文厚.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
. 沉积学报,
1992, 10(2): 9-18.
|
[18] |
黄志诚, 黄钟瑾, 陈智娜.
下扬子区五峰组火山碎屑岩与放射虫硅质岩
. 沉积学报,
1991, 9(2): 1-15.
|
[19] |
唐朝晖, 曾允孚.
西秦岭中志留统“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的沉积特征及控矿条件
. 沉积学报,
1990, 8(2): 33-42.
|
[20] |
童玉明, 周祖勋.
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1985, 3(2): 6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