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雲, 于谦, 万洁颖, 杜智运, 王黎, 王韫玮, 高抒.
江苏海岸中部近岸沉积物重力流输运过程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55-17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1
|
[2] |
王明霄, 郑世雯, 范德江.
东海内陆架近两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原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73-9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8
|
[3] |
秦亚超, 孙荣涛, 王红, 田振兴, 徐扬, 温珍河.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90-8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3
|
[4] |
高胜美, 卓海腾, 王英民, 王星星, 贾凯育, 周伟.
南海北部白云峡谷群富有孔虫砂层沉积特征及发育机制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98-8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7
|
[5] |
刘晓锋, 孙志鹏, 刘新宇, 刘东生, 翟世奎, 龙海燕, 姜龙杰, 毕东杰.
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90-9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9
|
[6] |
于革, 叶良涛, 廖梦娜.
晚更新世江苏海岸带沉积分布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70-67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7
|
[7] |
赵秧秧, 高抒.
台风风暴潮影响下潮滩沉积动力模拟初探——以江苏如东海岸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1): 79-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8
|
[8] |
.
近期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37-147.
|
[9] |
.
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25-332.
|
[10] |
谢小敏.
浙闽地区下白垩统黑色泥岩沉积环境初探:微体古生物与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08-1116.
|
[11] |
高抒.
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原理与应用条件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26-836.
|
[12] |
周开胜.
长江口北支有孔虫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34-342.
|
[13] |
彭晓彤, 周怀阳, 叶瑛, 陈光谦.
珠江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底层水动力环境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87-493.
|
[14] |
王爱军, 汪亚平, 杨旸.
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24-129.
|
[15] |
薛春汀.
关于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沉积环境与海面变化关系的讨论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74-177.
|
[16] |
程振波, 石学法, 陈志华, 鞠小华.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沉积特点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75-781.
|
[17] |
徐起浩.
闽南、粤东海岸带沉积物的沉积学、岩石学比较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4): 68-76.
|
[18] |
李兴奎.
有孔虫及共生生物组合与碳酸盐微相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3): 96-103.
|
[19] |
杨振强, 林甲兴.
从鄂西二叠纪碳酸盐岩微相探讨有孔虫的生态环境
. 沉积学报,
1983, 1(4): 93-105.
|
[20] |
李凡.
白沙口海岸带沉积物的床面形态及层理构造
. 沉积学报,
1983, 1(3): 98-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