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煜道, 谭红兵, 丛培鑫, 石智伟, 杨俊颖.
西藏羊八井—当雄断裂带地热系统B、Li、Rb、Cs富集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239-125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29
|
[2] |
王冀洺, 樊馥, 赵为永, 侯献华.
柴西狮子沟深层富钾卤水成钾物质来源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6
|
[3] |
方琳浩, 彭博, 邓胜徽, 卢远征, 张新智, 邱若原, 彭佳里, 张小宇, 鲜本忠, 师生宝.
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635-16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23
|
[4] |
宋世骏, 柳益群, 郑庆华, 周鼎武, 付瑜.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黑色岩系成因探讨——以铜川地区长73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17-11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3
|
[5] |
张顺存, 黄立良, 冯右伦, 邹阳, 鲁新川, 郭晖.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成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54-3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0
|
[6] |
尹青, 伊海生, 周凯.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44-11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6
|
[7] |
邹妞妞, 史基安, 张大权, 马崇尧, 张顺存, 鲁新川.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5, 33(3): 607-61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9
|
[8] |
.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25-333.
|
[9]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86-494.
|
[10] |
李元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72-779.
|
[11] |
郭建华.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69-176.
|
[12] |
马万栋.
塔里木盆地西部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钾远景预测
. 沉积学报,
2006, 24(1): 96-106.
|
[13] |
李 勇.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挤压作用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53-164.
|
[14] |
李 勇.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物源分析与水系演化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09-320.
|
[15]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97-405.
|
[16] |
江德昕, 王永栋, 魏江.
塔里木盆地石油运移的孢粉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02, 20(3): 524-528.
|
[17] |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09-117.
|
[18] |
刘文汇, 徐永昌.
沉积岩钾、氩分布与天然气氩同位素——以渤海湾、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2, 10(1): 83-92.
|
[19] |
黄建国, 刘世万.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地层硫同位素的分布
. 沉积学报,
1989, 7(2): 105-110.
|
[20] |
隗合明.
四川渠县三叠系膏盐的同生、成岩、后生及表生变化
. 沉积学报,
1987, 5(4): 5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