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飞, 王夏, 颜佳新.
从“沉积相模式”到“生产工厂”
. 沉积学报,
2024, 42(2): 343-3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0
|
[2] |
李红斌, 王贵文, 王松, 庞小娇, 刘士琛, 包萌, 彭寿昌, 赖锦.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页岩油岩相测井识别方法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26-6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5
|
[3] |
谈明轩, 吴峰, 马皓然, 付奕霖, 张旭, 崔浩楠.
海底扇沉积相模式、沉积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35-4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4
|
[4] |
张昌民, 朱锐, 赵康, 胡威, 尹艳树, 李少华, 尹太举.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26-9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6
|
[5] |
马腾, 谭秀成,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胡平.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16, 34(1): 33-4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3
|
[6] |
.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65-979.
|
[7] |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辫状河沉积模式探讨——以七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辫状河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64-273.
|
[8] |
袁静.
胜利油区新北油田馆上段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25.
|
[9] |
王 锋.
阿曼Daleel油田下白垩统Shuaiba组上段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92-200.
|
[10] |
谢庆宾, 朱筱敏, 管守锐, 王贵文, 刘少宾, 张周良, 陈方鸿, 薛培华, 韩德馨.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19-227.
|
[11] |
唐为清, 郭荣坤, 王忠东, 王红, 罗安银, 毋学平.
沉积微相测井资料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81-585.
|
[12] |
周江羽, 刘常青.
扇形沉积体生长的分形几何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95-99.
|
[13] |
廖保方, 张为民, 李列, 逯径铁, 葛云龙, 闻兰, 薛培华, 郭睿.
辫状河现代沉积研究与相模式──中国永定河剖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1): 34-39.
|
[14] |
侯会军, 王伟华, 朱筱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模式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41-47.
|
[15] |
王硕儒, 范德江, 汪丙柱.
岩相识别的神经网络计算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54-160.
|
[16] |
冉启全, 李士伦, 顾小芸.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沉积微相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86-191.
|
[17] |
高振中, 段太忠.
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2): 9-21.
|
[18] |
崔之久, 熊黑钢.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8-140.
|
[19] |
朱筱敏, 信荃麟.
马尔柯夫链法在建立沉积相模式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87, 5(4): 96-106.
|
[20] |
业治铮, 何起祥, 张明书, 韩春瑞, 李浩, 吴健政, 鞠连军.
西沙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沉积构造和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85, 3(1):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