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浩, 徐大良, 牛志军, 彭练红, 魏运许, 赵小明.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87-10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3
|
[2] |
.
鄂西南利川二叠纪吴家坪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590-599.
|
[3] |
常华进.
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指示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98-1107.
|
[4] |
曹秋香.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97-803.
|
[5] |
任国选.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70-76.
|
[6] |
余心起, 舒良树, 邓平, 王德恩, 支利赓.
皖南晚震旦世中、浅海沉积环境——以滑塌砾岩层、硅质风暴岩为例证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98-403.
|
[7] |
唐世荣, 王东安, 李任伟.
湘川地区震旦-寒武系硅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4-58.
|
[8] |
王东安, 陈瑞君.
扬子地台不同时代层状硅岩的硅同位素结果的讨论
. 沉积学报,
1996, 14(2): 82-88.
|
[9] |
王东安, 陈瑞君.
雅鲁藏布缝合带硅岩的地球化学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1): 27-31.
|
[10] |
周丽清, 邵德艳.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原地风暴沉积的砾屑体
. 沉积学报,
1994, 12(2): 72-76.
|
[11] |
周永章, 涂光炽, Edward H. CHOWNJayanta GUHA, 卢焕章.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1.
|
[12] |
李育慈, 晋慧娟.
新疆博格达山晚古生代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1): 23-31.
|
[13] |
安桐林.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4): 30-36.
|
[14] |
赵震.
核形石雏形——弥散粒——以天津蓟县雾迷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9-27.
|
[15] |
黄志诚, 黄钟瑾, 陈智娜.
下扬子区五峰组火山碎屑岩与放射虫硅质岩
. 沉积学报,
1991, 9(2): 1-15.
|
[16] |
关尹文, 范法明.
湖南桃江半边山先寒武纪马底驿组陆屑风暴岩
. 沉积学报,
1990, 8(1): 115-121.
|
[17] |
周永章.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75-83.
|
[18] |
曾允孚, 黄思静, H.Kulke, M.Sch nfeld.
四川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岩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4): 12-21.
|
[19] |
陈先沛, 陈多福.
广西木圭上泥盆统乳房状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88, 6(4): 22-32.
|
[20] |
童玉明, 周祖勋.
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1985, 3(2): 6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