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春娟, 徐淑娟, 程宏岗, 代春萌, 李德勇.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60-14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6
|
[2] |
龚承林, 朱一杰, 邵大力, 郭荣涛, 戈道瑶, 丁梁波, 齐昆, 马红霞.
海底扇规模优质储集体的分布模式与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1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1
|
[3] |
张昌民, 王绪龙, 陈哲, 吴涛, 张祥辉, 赵康, 黄远光, 张坦, 冯文杰, 袁瑞.
季节性河道与暂时性河道的沉积特征——以新疆白杨河冲积扇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05-51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5
|
[4] |
邓孝亮, 张迎朝, 陆江, 甘军, 詹冶萍, 刘凯.
文昌B凹陷北坡珠海组潮汐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13-13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7
|
[5] |
厚刚福, 孙靖, 王力宝, 李亚哲, 李啸, 沈金龙, 窦洋, 陈扬, 韩守华.
不同古地貌单元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特征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夏盐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25-8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5
|
[6] |
姚悦, 周江羽, 雷振宇, 刘浩冉.
西沙海槽盆地强限制性中央峡谷水道地震相与内部结构的分段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87-7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48
|
[7]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8] |
.
利用地震相识别优质烃源岩——以辽中凹陷沙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66-373.
|
[9] |
陈正新.
青岛近海古河道断面特征与古地理变迁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04-110.
|
[10] |
马洪.
松北宾县—绥化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92-605.
|
[11] |
李磊.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07-416.
|
[12] |
米立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39-146.
|
[13] |
董艳蕾.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54-563.
|
[14] |
刘化清, 廖建波, 房乃珍, 林卫东, 程玉红, 王宏波, 冯明.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84-588.
|
[15] |
王居峰.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03-309.
|
[16] |
刘波, 赵翰卿, 王良书, 林春明, 刘绍文.
古河流废弃河道微相的精细描述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94-398.
|
[17] |
王伟锋, 金强, 徐怀民, 信荃麟.
油藏描述中的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1): 94-101.
|
[18] |
霍清.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物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8, 6(1): 109-117.
|
[19] |
杨潮, 赵霞飞.
新疆昌吉南部侏罗系中统头屯河组河流沉积特征及古河流的重塑
. 沉积学报,
1988, 6(4): 33-43.
|
[20] |
林畅松.
广西百色盆地百岗组的聚煤模式及其预测意义
. 沉积学报,
1987, 5(2): 11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