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大炜, 初航, 任建国.
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现状及发展动态简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2): 281-2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5
|
[2] |
赵迪斐, 马素萍, 王玉杰, 汤研.
我国沉积学热点问题与研究趋势——基于《沉积学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3): 463-4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1
|
[3] |
孙立广, 杨仲康.
人类世生态地质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58-9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8
|
[4] |
刘池洋, 赵红格, 赵俊峰, 吴柏林, 黄雷, 王建强, 张东东, 张少华.
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32-104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4
|
[5] |
胡建芳, 彭平安.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68-9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9
|
[6] |
杨宇宁, 王剑, 郭秀梅, 熊小辉.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72-7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1
|
[7] |
邵龙义, 王学天, 鲁静, 王东东, 侯海海.
再论中国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16-10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3
|
[8] |
周锡强, 陈代钊, 刘牧, 胡建芳.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93-13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20
|
[9] |
.
深水湖盆沉积砂体的层序地层分析——以四川侏罗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798-806.
|
[10] |
曾洪流.
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17-426.
|
[11] |
邵磊.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79-158.
|
[12] |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13] |
王多云, 李凤杰, 王峰, 刘自亮,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中的一些沉积学问题
. 沉积学报,
2004, 22(2): 193-197.
|
[14] |
李阳, 邱桂强, 刘建民.
沉积学研究对济阳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开发的推动作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0-407.
|
[15] |
张昌民, 张尚锋, 李少华, 淡卫东, 侯路.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 沉积学报,
2004, 22(2): 183-192.
|
[16] |
何起祥.
沉积地球科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0-18.
|
[17] |
陈建强, 李志明, 龚淑云, 李全国, 苏文博.
上扬子区志留纪层序地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3): 58-65.
|
[18] |
邹华耀, 吴智勇.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12-119.
|
[19] |
王建华.
华南海岸沙丘岩的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04-111.
|
[20] |
苏德辰, 梅幂相.
试论沉积学原理在地层学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