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杨晓萍 裘怿楠

杨晓萍, 裘怿楠.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J]. 沉积学报, 2002, 20(4): 628-632.
引用本文: 杨晓萍, 裘怿楠.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J]. 沉积学报, 2002, 20(4): 628-632.
YANG Xiao ping, QIU Yi nan. Formation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Laumontite in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of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2, 20(4): 628-632.
Citation: YANG Xiao ping, QIU Yi nan. Formation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Laumontite in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of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2, 20(4): 628-63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公司储层重点实验室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晓萍 女 1963年出生 博士 沉积储层及石油地质

  •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Formation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Laumontite in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of Ordos Basin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5
  • PDF下载量:  3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1-10-08
  • 修回日期:  2002-01-07

目录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公司储层重点实验室资助
      作者简介:

      杨晓萍 女 1963年出生 博士 沉积储层及石油地质

    •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6储层中广泛分布浊沸石胶结物,包体测温结果表明其形成温度在 6 0~ 70℃之间,主要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浊沸石形成以后,有机质脱羧作用形成的有机酸对其溶蚀,并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勘探结果证实延长统找到的油藏大部分都聚集在这些浊沸石次生孔隙中。因此,关于浊沸石胶结物的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对延长组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从沉积微相研究入手,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及铸体薄片、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从而达到通过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来预测浊沸石分布规律。最后通过研究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特征,预测油气藏的分布。

    English Abstract

    杨晓萍, 裘怿楠.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J]. 沉积学报, 2002, 20(4): 628-632.
    引用本文: 杨晓萍, 裘怿楠.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J]. 沉积学报, 2002, 20(4): 628-632.
    YANG Xiao ping, QIU Yi nan. Formation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Laumontite in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of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2, 20(4): 628-632.
    Citation: YANG Xiao ping, QIU Yi nan. Formation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Laumontite in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of Ordos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2, 20(4): 628-632.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