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西玲, 郭进京, 常璐璐, 吴彦旺, 徐梦婧.
西秦岭北缘渐新世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495-15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9
|
[2] |
黎荣, 胡忠贵, 张航, 胡明毅, 陈轩, 朱宜新, 刘菲.
川东卧龙河-洋渡溪区带长兴组台内礁滩沉积格局及有利储集体展布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73-9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6
|
[3] |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51-9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4
|
[4] |
.
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构造事件年代学对比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39-953.
|
[5]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的特征与分布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048-1057.
|
[6] |
颜照坤.
龙门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通量与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
. 沉积学报,
2010, 28(1): 91-101.
|
[7] |
陈守建.
昆仑造山带早—中泥盆世沉积特征及盆地性质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41-551.
|
[8] |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55-259.
|
[9] |
徐政语, 林舸, 刘池阳, 马晓昌, 侯路.
昌图凹陷白垩纪沉积环境对燕辽造山带隆升过程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06-511.
|
[10]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复理石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21-326.
|
[11] |
方维萱, 张国伟, 胡瑞忠, 刘方杰.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相应用研究及实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1): 48-54.
|
[12] |
高振中, 何幼斌, 张兴阳, 翟永红, 胡云扬, 杨海军, 李新生, 李勇.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内波、内潮汐沉积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0-407.
|
[13] |
张兴阳, 高振中, 姚雪根.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内波沉积——深水大型沉积物波成因的再解释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64-472.
|
[14] |
何幼斌, 高振中, 李建明, 李维锋, 罗顺社, 王泽中.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内潮汐沉积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7.
|
[15]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深海陆源碎屑沉积序列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11.
|
[16] |
许效松, 牟传龙, 林明.
中国南方泥盆纪板内盆地层序地层与控矿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7.
|
[17] |
陶明信.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兼论大陆板内盆地与造山带的成因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4): 40-50.
|
[18] |
孟庆任, 薛峰, 张国伟.
秦岭商丹带内黑河地区砾岩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3): 37-46.
|
[19] |
高振中, K.A.Eriksson.
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苏地区奥陶纪海底水道中的内潮汐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2-22.
|
[20] |
黄迺和, 王根发.
古代潮汐沉积物的新判据——潮汐周期层序
. 沉积学报,
1987, 5(2): 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