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佳庚, 王艳忠, 操应长, 孙沛沛, 何旭豪, 何瑞武, 郭迎春.
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沙一中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55-8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5
|
[2] |
张祥龙, 刘一仓, 张攀, 王贵文, 李栋, 马源, 江程舟, 包萌, 陈康军, 刘秉昌, 解宇强.
沉积微相控制下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
. 沉积学报,
2022, 40(2): 534-5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6
|
[3] |
侯庆杰, 刘显太, 韩宏伟, 刘浩杰, 魏国华, 陈雨茂, 于文政, 王奇韵.
致密滩坝砂储集层孔隙分形特征、预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439-14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0
|
[4] |
宋泽章, 柳广弟, 罗冰, 曾庆才, 田兴旺, 戴鑫, 姜仁, 王云龙, 李强, 赵珺仪, 阿比德·阿不拉null, 臧建鹏.
深层、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固态沥青测井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97-21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7
|
[5] |
王凤岗, 张字龙, 侯树仁, 张良, 门宏, 夏宗强, 王俊林.
塔木素铀矿床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含铀砂岩成岩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94-9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2
|
[6] |
.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66-173.
|
[7] |
宋子齐.
基于成岩储集相定量分类模式确定特低渗透相对优质储层——以AS油田长61特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88-96.
|
[8] |
禚喜准.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57-264.
|
[9] |
邓小江.
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一间房组层序地层、储层预测及质量评价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92-400.
|
[10] |
蒋凌志, 顾家裕, 郭彬程.
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低渗透储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3-18.
|
[11] |
朱筱敏, 王贵文, 李滨阳, 马立驰, 孙月平, 雷安贵, 程建平.
开鲁盆地陆西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和油气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31-536.
|
[12]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3] |
张小莉, 沈英, 陈文学.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27-132.
|
[14] |
阿布力米提, 王屿涛, 蒋少斌.
石西油田流体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55-159.
|
[15] |
陈琴芳, 胡志水.
川南下二叠统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孔隙(广义)类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44-150.
|
[16] |
程学惠, 张谦, 王先彬, 张同伟, 申歧样, 周泽.
油气地表异常的形成与评价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9-177.
|
[17] |
朱国华.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14-123.
|
[18] |
朱莲芳, 雷怀彦, 师育新.
三种粒度分析方法的比较
. 沉积学报,
1990, 8(2): 127-134.
|
[19] |
宋芝祥.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
. 沉积学报,
1987, 5(1): 104-113.
|
[20] |
施继锡, 付家谟, 李本超, 贾蓉芬.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87, 5(1): 8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