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涛, 褚冠宇, 徐慧鹏.
基于风暴潮记录研究红树林淤积速率时间变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46-13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2
|
[2] |
宋翠玉, 吕大炜.
米兰科维奇旋回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80-3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9
|
[3] |
辛浩, 肖恩照, 王龙, 李屹尧, 张震武.
肥城邓家庄剖面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2020, 38(1): 64-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1
|
[4] |
王勇智, 张永强, 孙惠凤.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悬浮体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冬季输送通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41-5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9
|
[5] |
郭强, 李子颖, 秦明宽, 钟大康, 张放东, 贾翠, 邬军.
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热水沉积序列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09-815.
|
[6] |
.
西藏西南部札达盆地新近纪沉积序列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31-442.
|
[7] |
韩喜球.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灰度序列中米兰柯维奇周期的识别及结壳生长速率的演化
. 沉积学报,
2010, 28(5): 1006-1011.
|
[8] |
刘志飞.
南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
. 沉积学报,
2010, 28(5): 1012-1019.
|
[9] |
陶明华.
旋回性沉积序列的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05-510.
|
[10] |
于学峰, 周卫健, 刘晓清, 郑艳红, 宋少华.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864-869.
|
[11] |
于学峰 周卫健 刘晓清 郑艳红 宋少华.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64-869.
|
[12] |
龙昱, 李永涛, 李晓.
武汉东湖现代沉积界面时间标定的磁化率与工业事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21-426.
|
[13] |
孙东怀, 鹿化煜, David Rea, 孙有斌, 吴胜光.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27-335.
|
[14] |
戴雪荣, 李吉均,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36-42.
|
[15] |
吴朝东, 陈其英, 杨承运.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67-175.
|
[16] |
刘晓东, 鹿化煜, 安芷生.
利用黄土沉积速率与粒度的相关性建立黄土序列年龄的新方法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45-148.
|
[17] |
谢庆宾, 朱筱敏, 胡庆喜, 陈方鸿, 王贵文.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7, 15(3): 37-40.
|
[18] |
胡珞兰, 东野脉兴, 郑文忠.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3, 11(1): 84-92.
|
[19] |
王多云, 陈应泰, 刘文彬, 黄钢, 郑承光.
用最大熵谱分析进行等时沉积序列的相关性对比
. 沉积学报,
1992, 10(2): 62-68.
|
[20] |
孙建中, 李虎侯.
马兰黄土沉积速率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1): 109-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