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沉积物颜色和粘土矿物对库车坳陷第三纪气候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21-530.
|
[2] |
.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1-467.
|
[3] |
师育新, 戴雪荣, 宋之光, 张卫国, 王立群.
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90-695.
|
[4] |
于开平, 韩广民, 杨风丽, Mansy J L, 许长海, 周祖翼, 成鑫荣, 刘志飞, 傅强.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粘土矿物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08-112.
|
[5] |
唐松, 邵磊, 赵泉鸿.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37-342.
|
[6] |
姚合法, 林承焰,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 沉积学报,
2004, 22(1): 29-35.
|
[7] |
唐洪明, 曾凡刚, 陈忠, 赵敬松, 沈明道, 唐清山, 柴利文, 魏桂萍.
莲花油层中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32-238.
|
[8] |
王随继, 曾凡刚, 黄杏珍, 牛木林, 孟庆华.
含油气盆地中粘土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及应用——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09-112.
|
[9] |
王随继, 任明达, 黄杏珍, 李建青,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3-157,165.
|
[10] |
王行信, 王少依.
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对粘土矿物分布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46-50.
|
[11] |
孟元林, 肖丽华, 王建国, 周书欣, 姜贵周.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10-116.
|
[12] |
雷怀彦, 关平, 房玄.
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4-21.
|
[13] |
张德玉.
马里亚纳海槽和西菲律宾海盆更新世以来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11-120.
|
[14] |
游仲华, 唐锦龙.
台湾海峡西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29-136.
|
[15] |
奚可棠.
沉积岩中粘土矿物定量分析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26-132.
|
[16] |
邵龙义, 张鹏飞.
湘中下石炭统粘土矿物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1992, 10(4): 87-93.
|
[17] |
赵杏媛.
粘土矿物在油气初次运移中作用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90, 8(2): 67-73.
|
[18] |
周炎如.
定量测定混合粘土矿物的新方法—差示光谱—概率分布法
. 沉积学报,
1989, 7(2): 29-33.
|
[19] |
任磊夫.
试论粘土矿物转化过渡结构
. 沉积学报,
1988, 6(1): 80-87.
|
[20] |
刘光华.
粘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