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志立, 李美俊, 李佳阳, 祁灵, 刘晓强, 韩秋雅, 路清华, 马媛媛, 冷筠滢.
沉积有机质中苯基菲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01-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7
|
[2] |
李佳阳, 江东辉, 朱志立, 杨鹏程, 张枝焕.
热成熟度对煤中苯并萘并呋喃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3): 901-9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46
|
[3] |
姜在兴, 徐杰, 刘桐, 马代鑫, 牟汉生, 孙守亮.
燕辽裂陷槽辽西坳陷中元古界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30-18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9
|
[4]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5] |
张殿伟, 郝运轻, 张荣强, 孙炜, 高平, 李甘璐.
四川盆地湄潭组生烃潜力分析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35-6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9
|
[6] |
张旻旻, 张梅生, 李晓波, 王旖旎, 杨明, 姚路, 王成龙, 张乾.
辽西兴城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环境识别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59-11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9
|
[7] |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85-394.
|
[8] |
.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剖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38-746.
|
[9] |
陈祖林.
煤和泥岩不同温度条件下非烃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87-592.
|
[10]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11] |
房嬛.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源岩和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饱和烃馏分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91-895.
|
[12]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3] |
王云鹏, 耿安松, 刘德汉, 熊永强, 申家贵.
页岩、煤、沥青和原油的生气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06-109.
|
[14] |
孙旭光, 陈建平, 王延斌.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21-726.
|
[15] |
孙旭光, 王关玉, 金奎励.
贵州水城煤中基质镜质体生烃潜力、烃类组成及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0-594.
|
[16] |
夏新宇, 洪峰, 赵林, 张文正.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有机相类型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38-643.
|
[17] |
陈道秀, 林洪枝, 杨展飞.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73-178.
|
[18] |
王春江, 王有孝, 罗斌杰, 夏燕青.
民和盆地中侏罗统煤-油页岩层系生油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9-64.
|
[19] |
唐跃刚, 任德贻, 刘钦甫, 姚光华, 甘志杰.
四川晚二叠世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61-167.
|
[20] |
栾绍堃.
青海祁连含煤区侏罗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7, 5(1): 13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