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聂万才, 张廷山, 王铭伟, 吴玟, 谭秀成.
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47-10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8
|
[2] |
赵静, 黄志龙, 张景缘, 邓广君, 许马光.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与分级评价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95-3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8
|
[3] |
程浩, 金振奎, 余文端, 李百强, 朱小二, 陈斌, 吴珍珍.
基于分形理论、因子分析的储层分类评价依据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28-8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1
|
[4] |
宋泽章, 吕明阳, 赵力彬, 张月巧, 何元元, 姜福杰, 杨振中, 陈伟业, 霍利娜, 王锐, 梁骁.
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模型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47-18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46
|
[5] |
侯庆杰, 刘显太, 韩宏伟, 刘浩杰, 魏国华, 陈雨茂, 于文政, 王奇韵.
致密滩坝砂储集层孔隙分形特征、预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439-14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0
|
[6] |
吴浩, 刘锐娥, 纪友亮, 张春林, 陈胜, 周勇, 杜威, 张云钊, 王晔.
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形特征及其与渗流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51-1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5
|
[7] |
.
马朗凹陷断裂—烃源岩空间配置关系与石油垂向运移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40-1148.
|
[8] |
潘 威.
基于分形理论的1915—2000年渭河泾河口—潼关段河道演变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5): 946-952.
|
[9] |
付广.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油成藏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10, 28(1): 201-207.
|
[10] |
付广.
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55-360.
|
[11] |
.
莱阳凹陷烃源岩中的石油包裹体及油气初次运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3-167.
|
[12] |
章伟艳, 张富元, 杨克红, 胡光道, 杨胜雄, 程永寿, 赵国军.
太平洋海山地形与钴结壳资源分布的分形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5): 705-713.
|
[13] |
.
太平洋海山地形与钴结壳资源分布的分形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05-713.
|
[14] |
章伟艳, 张富元, 章伟德, 卢冰, 杨克红, 赵国军.
南海东部69柱粒度分维指标与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96-701.
|
[15] |
张金亮, 常象春, 刘宝珺.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成藏条件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69-476.
|
[16] |
陈庆春, 林玉祥, 唐洪三.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11-616.
|
[17] |
周江羽, 刘常青.
扇形沉积体生长的分形几何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95-99.
|
[18] |
曹宏.
分异流体河口作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92-96.
|
[19] |
张福明, 李洪奇, 邵才瑞, 白彦彬, 张巨兴, 曹峰, 王占忠, 焦翠华.
神经网络和分形几何方法在识别测井沉积微相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62-66.
|
[20] |
华保钦, 林锡祥, 杨小梅.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负压气藏及运移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05-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