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启明.
渤中凹陷东南斜坡带大型湖底扇源汇系统耦合与沉积充填过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4
|
[2] |
田纳新, 龚承林, 吴高奎, 朱一杰, 李军.
转换陆缘海底扇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98-18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5
|
[3] |
杨仁超, 李作福, 张学才, 慈兴华, 方旭庆, 李传华, 刘海宁.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17-19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8
|
[4] |
刘文栋, 钟大康, 孙海涛, 曾鑫耀, 梁雪祺, 胡欣, 李荣容, 彭思桥, 宋雨佳.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古地貌响应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75-12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0
|
[5] |
吕峻岭, 朱一杰, 夏瑞, 郑云柯, 刘晨虎, 冯文杰, 李国艳, 杜晓峰.
干旱型分支河流体系沉积特征与演化过程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94-10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1
|
[6] |
陈治军, 刘舵, 刘护创, 任来义, 韩伟, 高怡文, 赵春晨, 李科社.
银额盆地厚层粗碎屑岩沉积特征与地层沉积年代的厘定
. 沉积学报,
2018, 36(3): 468-4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8
|
[7] |
孙雨, 向尧, 马世忠, 李伟瑞, 贺子恩, 齐殿军.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二区大凌河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25-73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3
|
[8] |
.
梨树断陷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76-585.
|
[9] |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湖底扇的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18-227.
|
[10] |
王永红.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11-516.
|
[11] |
袁静.
胜利油区新北油田馆上段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25.
|
[12] |
袁 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1): 43-49.
|
[13] |
谢庆宾, 朱筱敏, 管守锐, 王贵文, 刘少宾, 张周良, 陈方鸿, 薛培华, 韩德馨.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19-227.
|
[14] |
南凌, 崔之久.
甘肃武都古崩滑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51-356.
|
[15] |
张美良, 林玉石, 覃嘉铭.
桂林水南洞石笋的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33-239.
|
[16] |
李琳, 任作伟, 侯振文.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20-126.
|
[17] |
谢晓安, 吴奇之, 卢华复.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构造格架与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52-155.
|
[18] |
蓝先洪.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55-162.
|
[19] |
朱筱敏, 信荃麟, 张晋仁.
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4, 12(2): 20-28.
|
[20] |
刘宝珺, 张锦泉, 叶红专.
黔西南中三叠世陆棚—斜坡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87, 5(2):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