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J]. 沉积学报, 1995, 13(4): 64-72.
引用本文: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J]. 沉积学报, 1995, 13(4): 64-72.
Ma Yuzhen, Tao Mingxin, Chen Fayuan. The Red Bed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nd Geological Age from Zhuerzhuang of Yaojie, Gansu[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4): 64-72.
Citation: Ma Yuzhen, Tao Mingxin, Chen Fayuan. The Red Bed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nd Geological Age from Zhuerzhuang of Yaojie, Gansu[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4): 64-72.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马玉贞,女,37岁,硕士,讲师,新生代泡粉

The Red Bed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nd Geological Age from Zhuerzhuang of Yaojie, Gansu

  • 摘要: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 [1] 1.地质辞典编写办公室,1979,地质辞典,地史古生物分册,地质出版社,202。

    2.宋之深.1958,甘肃酒泉第三纪红色岩系的抱子花粉组合及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古生物学报,6(2):159-166。

    3.徐仁,1958,根据袍粉组合推论湖南汝城文明司红色岩系的地质时代,古生物学报,6(2):14 1-156。

    4.马玉贞,1992,第三纪红层抱粉研究的新进展--以兰州盆地为例。地学探索(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七十周年专辑),(7):7-18。

    5.马玉贞,1993,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红层中发现丰富抱粉化石及其意义.科学通报,27(2):1245 -1246。

    6.孙秀玉,赵英娘,何卓生,1980,西宁--民和盆地晚白圣世--老第三纪抱粉组合特征及地层对比、古植被、古气候的探讨,石油地质实验,(4)。

    7.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5.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抱粉学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19-36。

    8.宋之深,刘耕武,1982,西藏北部早第三纪抱粉组合及其古地理意义、西藏古生物,第五分册,科学出版社,165-190。
  • [1] 路晶芳, 刘健, 胡刚, 黄威, 王红, 张道来.  现代黄河三角洲北岸1.9Ma以来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35-13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0
    [2] 于革.  高分辨湖泊沉积和孢粉记录对气候、水文变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18-124.
    [3] 李 育.  中国北方第四纪孢粉提取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24-130.
    [4] 吉利明.  陇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油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26-431.
    [5] 朱艳, 陈发虎, 张家武, 安成邦.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6-191.
    [6] 江德昕, 杨惠秋.  塔里木盆地原油孢粉集合 . 沉积学报, 2000, 18(1): 80-88.
    [7]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对孢粉沉积影响的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57-63.
    [8]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组合、地质时代与生态环境 . 沉积学报, 1996, 14(1): 93-102.
    [9] 闫存凤, 袁剑英.  陕西榆林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孢粉组合及聚煤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3): 37-43.
    [10] 徐家声.  孢粉在苏北沿海辐射状砂脊群地区沉积研究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4): 147-158.
    [11] 王开发, 吴国瑄, 阎家林.  泌阳凹陷和枣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层的孢粉化石颜色及有机质类型 . 沉积学报, 1984, 2(3): 108-1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16
  • HTML全文浏览量:  93
  • PDF下载量:  32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4-07-12
  • 刊出日期:  1995-12-10

目录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作者简介:

      马玉贞,女,37岁,硕士,讲师,新生代泡粉

    摘要: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English Abstract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J]. 沉积学报, 1995, 13(4): 64-72.
    引用本文: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J]. 沉积学报, 1995, 13(4): 64-72.
    Ma Yuzhen, Tao Mingxin, Chen Fayuan. The Red Bed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nd Geological Age from Zhuerzhuang of Yaojie, Gansu[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4): 64-72.
    Citation: Ma Yuzhen, Tao Mingxin, Chen Fayuan. The Red Bed Sporo-pollen Assemblages and Geological Age from Zhuerzhuang of Yaojie, Gansu[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4): 64-72.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