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路晶芳, 刘健, 胡刚, 黄威, 王红, 张道来.
现代黄河三角洲北岸1.9Ma以来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35-13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0
|
[2] |
袁忠鹏, 胡刚, 王永红, 黄畅, 贾仲佳, 梁伟强, 彭锦.
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10-62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3
|
[3] |
于革.
高分辨湖泊沉积和孢粉记录对气候、水文变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18-124.
|
[4] |
李 育.
中国北方第四纪孢粉提取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24-130.
|
[5] |
吉利明.
陇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油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26-431.
|
[6] |
王永栋, 江德昕, 谢小平.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34-440.
|
[7] |
江德昕, 王永栋, 魏江.
塔里木盆地石油运移的孢粉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02, 20(3): 524-528.
|
[8] |
江德昕, 王永栋.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47-54.
|
[9] |
刘会平, 唐晓春, 潘安定, 孙东怀, 王开发.
神农架南坡表土孢粉植物群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07-112.
|
[10] |
朱艳, 陈发虎, 张家武, 安成邦.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6-191.
|
[11] |
江德昕, 杨惠秋.
塔里木盆地原油孢粉集合
. 沉积学报,
2000, 18(1): 80-88.
|
[12] |
闫存凤, 邵宏舜, 黄杏珍.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系孢粉相及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15-118.
|
[13] |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
[14] |
张佳华, 孔昭宸, 杜乃秋.
北京地区不同沉积环境对孢粉沉积影响的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57-63.
|
[15] |
马玉贞, 陶明信, 陈发源.
甘肃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组合、地质时代与生态环境
. 沉积学报,
1996, 14(1): 93-102.
|
[16] |
吉利明.
甘肃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和地理分区位置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33-142.
|
[17] |
闫存凤, 袁剑英.
陕西榆林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孢粉组合及聚煤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3): 37-43.
|
[18] |
王开发, 李宜垠, 张惠之.
孢粉生烃热模拟试验研究——Ⅰ:烃的产率与性质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1-137.
|
[19] |
徐家声.
孢粉在苏北沿海辐射状砂脊群地区沉积研究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4): 147-158.
|
[20] |
王开发, 吴国瑄, 阎家林.
泌阳凹陷和枣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层的孢粉化石颜色及有机质类型
. 沉积学报,
1984, 2(3): 108-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