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仲学, 丁仲昭, 樊鑫, 戴霜, 马欢欢.
甘肃陇东新庄井田延安组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23, 41(2): 545-5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7
|
[2] |
张云望, 金鑫, 乔培军, 李滨兵, 洪彦哲, 陈俞超, 芦刚, 杜怡星, 时志强.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富县组沉积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414-14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54
|
[3] |
王科, 赵俊峰, 薛锐, 闫占冬, 李旋, 李一凡.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河流沉积类型及演变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67-13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6
|
[4] |
梁茹, 苏中堂, 马慧, 方继瑶, 林良彪.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06-15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4
|
[5] |
邓秀芹, 程党性, 周新平, 时孜伟, 郭懿萱.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99-11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0
|
[6] |
潘星, 王海红, 王震亮, 刘一仓, 高徐辉, 王联国, 肖胜东.
三角洲平原砂岩差异成岩及其对储层分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殷家城地区延安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31-10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2
|
[7] |
吴昕, 吴冲龙, 毛小平, 张继吟.
吉尔嘎郎图凹陷赛汉塔拉组沉积特征与超厚煤层异地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55-11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3
|
[8] |
刘浩, 徐大良, 牛志军, 彭练红, 魏运许, 赵小明.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87-10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3
|
[9] |
赵俊峰, 屈红军, 林晋炎, 刘祥, 杨扬, 林川.
湖泊三角洲沉积露头精细解剖——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26-1034.
|
[10] |
.
须家河组沉积模拟实验及大面积砂岩成因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01-110.
|
[11] |
吴立群.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物源体系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34-440.
|
[12] |
朱 静.
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29-1237.
|
[13] |
罗冰.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04-409.
|
[14] |
吴冲龙.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9.
|
[15] |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07-312.
|
[16] |
姚素平, 张景荣, 王可仁, 栾琴.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91-300.
|
[17] |
邬金华, 余素玉.
一个湖泊-三角洲沉积总体中泥质岩成因地层研究的元素统计分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1): 59-68.
|
[18] |
闫存凤, 袁剑英.
陕西榆林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孢粉组合及聚煤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3): 37-43.
|
[19] |
周慧堂, 王天顺, 孙红兵.
豫西陕渑煤田山西组煤层形成环境和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89, 7(4): 121-131.
|
[20] |
邱明, 童玉明, 姚念民, 李中明.
枫江溪矿区煤层硅质煤核成因及其环境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1): 99-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