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郜魁, 何尧启,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贵州黑洞4 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70-9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8
|
[2] |
.
莺歌海盆地黏土矿物异常转化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69-476.
|
[3] |
刘兴旺.
异常地热对烃源岩生烃的影响——以三塘湖盆地辉绿岩侵入体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4): 809-814.
|
[4] |
王作栋.
烃源岩中C19~C29甾烷系列和25降藿烷系列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0-185.
|
[5] |
.
莱阳凹陷烃源岩中的石油包裹体及油气初次运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3-167.
|
[6]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897-900.
|
[7]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97-900.
|
[8] |
米敬奎, 刘新华, 杨孟达, 杨荣丰.
利用生烃动力学和碳同位素生烃动力学探索油气田气体来源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37-541.
|
[9] |
张卫国, 俞立中, 丛友滋.
赤道东太平洋C—C区硅质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细菌合成磁铁矿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67-472.
|
[10] |
程振波, 刘振夏, 石学法, 鞠小华, Serge Berne, 斋藤文纪.
东海DGKS96—03岩心中微体化石的古海洋学特点、δ18O曲线与AMS14C测年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01-505.
|
[11] |
陈世加, 黄第藩, 赵孟军.
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指纹识别油气层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49-152.
|
[12] |
陈践发, 陈振岩, 季东民, 于深, 赵长虹, 王先彬.
辽河盆地天然气中重烃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的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5-8.
|
[13] |
林玉祥, 郝石生, 祝玉衡, 平学聪.
二连盆地化探普查成效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20-225.
|
[14] |
李景贵, 范璞, 崔明中, 李振西, R. P. Philp, J. Allen.
青海湖沉积物支链和环烷烃组分中C20,C25和C30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烯烃
. 沉积学报,
1995, 13(4): 82-92.
|
[15] |
王飞宇, 何萍, 傅家谟, 刘德汉, 赵师庆, 史国顺.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07-116.
|
[16] |
李春园, 王先彬, 陈践发, 张同伟.
黄土沉积物中△C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估算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71-175.
|
[17] |
张同伟, 王先彬, 陈践发.
油气微渗漏的色层分馏效应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0-117.
|
[18] |
沈平, 陈践发, 彭韵硕.
轻烃中C6族组成和芴系化合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1): 68-75.
|
[19] |
潘志清, 黄第藩, 林壬子.
原油和生油岩中完整短链甾类系列化合物(C20—C26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2): 106-113.
|
[20] |
张同伟, 王先彬.
陕甘宁盆地近地表土壤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1, 9(1): 115-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