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

郑建京 彭作林

郑建京, 彭作林.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0-168.
引用本文: 郑建京, 彭作林.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0-168.
Zheng Jianjing, Pen Zuolin. Tectonic Kinematic Process of Chief Oil-gas Bearing Bas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Oil-ga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60-168.
Citation: Zheng Jianjing, Pen Zuolin. Tectonic Kinematic Process of Chief Oil-gas Bearing Bas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Oil-ga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60-168.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

基金项目: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郑建京,男,38岁,副研究员,构造地质学

Tectonic Kinematic Process of Chief Oil-gas Bearing Bas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Oil-gas in China

  • 摘要: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受控于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在详细讨论中国西北地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性质。盆地构造运动学过程以其旋回性发展制约着含油气盆地的沉积、沉降和生油气凹陷中心形成和发展、迁移,制约着拗陷的沉积岩系序列,控制着生油气拗陷的连续沉降过程或不同原型盆地的垂向叠加而构成的间断多阶段沉降过程,亦控制着烃源岩生烃热演化的多阶连续生烃过程。多期构造运动,又为不同时代生烃、不同类型油气提供了运聚成藏的条件,为油气多源复合成藏提供了前提。
  • [1] 1.张文佑等,1986,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

    2.彭作林等,1991,中国西部准噶尔、柴达木、酒西盆地天然气斌存条件及资源预测,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4-19 。

    3.孟自芳,1990,塔里木构造分析,周清杰、郑建京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78-87 。

    4.郑建京,1990,塔里木构造分析,周清杰、郑建京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23-129。

    5.尤琦妹等,1992,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新吸石油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3-24 。

    6.张朝富,1994,吐哈盆地油气生成,程光明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 。

    7.Peter A. Zieqler,1994,裂谷作用的地球动力学,石油地质科技动态,崔新省译,总53期。
  • [1] 李忠.  沉积盆地深层—超深层成岩动力学:若干研究进展与专属问题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68-17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9
    [2] 祖辅平.  金衢盆地的原型及其含油气前景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44-657.
    [3] 李士祥.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98-807.
    [4] 陈国俊.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浊积体含油气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81-885.
    [5] 蒸发岩与油气生成、保存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96-606.
    [6] 王震亮, 陈荷立.  试论古水动力演化的旋回性与油气的多期次运聚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39-344.
    [7] 李相博, 王新民, 袁剑英, 马龙, 靳久强, 于均民, 晁吉俊.  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遥感探测及其地球动力学与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33-439.
    [8] 薛莲花, 陈国俊, 朱玉双, 张晓宝.  含油气岩系中含铵矿物研究现状与前景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9-323.
    [9] 沈健伟.  弗拉斯晚期桂林组上段旋回性和双孔层孔虫堆积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03-110.
    [10] 朱家祥, 李淑贞.  苏北高邮凹陷戴一段砂岩矿物和孔隙成岩机理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3): 39-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9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40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4-10-15
  • 刊出日期:  1995-06-10

目录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

      基金项目: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

      郑建京,男,38岁,副研究员,构造地质学

    摘要: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受控于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在详细讨论中国西北地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性质。盆地构造运动学过程以其旋回性发展制约着含油气盆地的沉积、沉降和生油气凹陷中心形成和发展、迁移,制约着拗陷的沉积岩系序列,控制着生油气拗陷的连续沉降过程或不同原型盆地的垂向叠加而构成的间断多阶段沉降过程,亦控制着烃源岩生烃热演化的多阶连续生烃过程。多期构造运动,又为不同时代生烃、不同类型油气提供了运聚成藏的条件,为油气多源复合成藏提供了前提。

    English Abstract

    郑建京, 彭作林.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0-168.
    引用本文: 郑建京, 彭作林.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60-168.
    Zheng Jianjing, Pen Zuolin. Tectonic Kinematic Process of Chief Oil-gas Bearing Bas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Oil-ga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60-168.
    Citation: Zheng Jianjing, Pen Zuolin. Tectonic Kinematic Process of Chief Oil-gas Bearing Bas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Oil-ga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60-168.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