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其天, 何宏林, 魏荣珠, 王忠梅, 石峰, 闫纪元.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86-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4
|
[2] |
王志伟, 钟怡江, 刘磊, 陈洪德, 王兴龙, 陈安清.
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演化及对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10-11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1
|
[3] |
葛家旺, 朱筱敏, 王瑞, 谈明轩, 赵晓明.
裂陷盆地初始阶段构造—沉积协同机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82-15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9
|
[4] |
罗铃钞, 纪友亮, 段小兵, 刘龙松.
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渐新统砂岩侵入体形态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86-11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0
|
[5] |
林畅松.
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形成过程模拟——以断陷和前陆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0, 28(5): 868-874.
|
[6] |
杨伟利.
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99-305.
|
[7] |
纪友亮.
断陷盆地油气汇聚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15-425.
|
[8] |
金凤鸣.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在层序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1): 86-91.
|
[9] |
孟元林.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孔隙演化史模拟方法探讨——以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0-788.
|
[10]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齐雪峰, 杜社宽.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为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95-102.
|
[11] |
卢鸿, 彭平安, 徐兴友, 张林晔.
济阳拗陷特殊生物降解油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94-699.
|
[12] |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
[13] |
林春明, 宋宁, 牟荣, 赵彦彦, 汪亚军, 杨德洲.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53-559.
|
[14] |
程有义.
济阳坳陷阳信—花沟—平南地区CO2气藏的储层和盖层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05-409.
|
[15] |
黄华芳, 刘子贵, 周晓峰.
中国主要含气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与天然气地质条件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05-810.
|
[16] |
刘得光, 王绪龙.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源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5-39.
|
[17] |
程守田, 黄焱球, 付雪洪.
早中侏罗世大鄂尔多斯古地理重建与内陆拗陷的发育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4): 43-49.
|
[18] |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
[19] |
葛铭, 孟祥化, 陈荣坤, M. E. Tucker.
海绿石质凝缩层-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华北寒武系凝缩层的特征和含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15.
|
[20] |
肖海燕.
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4, 12(3): 9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