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

彭作林 郑建京 黄华芳 刘子贵

彭作林, 郑建京, 黄华芳, 刘子贵.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50-159.
引用本文: 彭作林, 郑建京, 黄华芳, 刘子贵.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50-159.
Peng Zuolin, Zheng Jianjing, Huang Huafang, Liu Zigui.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e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50-159.
Citation: Peng Zuolin, Zheng Jianjing, Huang Huafang, Liu Zigui.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e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50-159.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

基金项目: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彭作林,男,62岁,研究员,构造地质学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e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

  • 摘要: 该文主要从沉积盆地的结构上进行盆地分类,共分为三类八型。它们是;地堑—拗陷类,包括一元、二元以及多元结构三型;隆回—拗陷类,包括一元、二元以及多元结构三型,克拉通拗陷类包括间断型和继承型。由于沉积盆地类型不同,其含气优劣程度各异。这种盆地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1] 1.任纪舜等,1980,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2.张文佑等,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

    3.朱夏,1982,中新生代油气盆地,构造地质学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4.朱夏.1983,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5.王尚文等.1983,中国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6.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新班石油管理局,1986,准噶尔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形成,北京:科学出版社。

    7.李国玉,1988,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8.许靖华,1988,残余弧后盆地:识别原则和中国存在的新实例,石油地质学动态,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石油地质情报网。

    9.霍玉华、杨学昌,1986,火山作用与盆地形成演化,准噶尔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形成,北京:科学出版社。

    10.张子枢,1990,世界大气田概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1.《中国含油气构造特征》编委会,1989,中国含油气区构造特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2.马宝林,1990,塔里木沉积岩形成演化与油气,北京:科学出版社。

    13.膝吉文等,1990,塔里木地球物理场与油气。14.周志毅等,1990,塔里木生物地层和地质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15.彭作林等,1991,中国西部准噶尔柴达木酒西盆地天然气赋存条件及资源预测,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

    16.彭作林、郑建京,1991,中国主要含气盆地类型,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N.6。

    17.关士聪.1991,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油气,北京:科学出版社。

    18.赵重远等,1990,华北克拉通沉积盆地形成与演化及其油气赋存,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彭作林,1992,西北地区主要含气盆地大地构造特征,甘肃地质学报,1992,1(2)。

    20.童晓光等,1992,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论文集,乌鲁木齐:新粗科技卫生出版社。

    21.A. M. C 森格,1992,板块构造学和造山运动.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译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1] 郭露, 钟怡江, 张述鹏, 刘磊, 董翼昕, 王志伟, 王春连.  克拉通内裂陷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及其资源效应以中上扬子过渡带震旦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42(6): 2119-213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09
    [2] 王志伟, 钟怡江, 刘磊, 陈洪德, 王兴龙, 陈安清.  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演化及对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10-11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1
    [3] 金凤鸣.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在层序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1): 86-91.
    [4] 孟元林.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孔隙演化史模拟方法探讨——以辽河拗陷双清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0-788.
    [5] 卢鸿, 彭平安, 徐兴友, 张林晔.  济阳拗陷特殊生物降解油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94-699.
    [6] 林春明, 宋宁, 牟荣, 赵彦彦, 汪亚军, 杨德洲.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53-559.
    [7] 黄华芳, 刘子贵, 周晓峰.  中国主要含气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与天然气地质条件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05-810.
    [8] 程守田, 黄焱球, 付雪洪.  早中侏罗世大鄂尔多斯古地理重建与内陆拗陷的发育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4): 43-49.
    [9]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10] 肖海燕.  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4, 12(3): 91-9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48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4-10-15
  • 刊出日期:  1995-06-10

目录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

      基金项目: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

      彭作林,男,62岁,研究员,构造地质学

    摘要: 该文主要从沉积盆地的结构上进行盆地分类,共分为三类八型。它们是;地堑—拗陷类,包括一元、二元以及多元结构三型;隆回—拗陷类,包括一元、二元以及多元结构三型,克拉通拗陷类包括间断型和继承型。由于沉积盆地类型不同,其含气优劣程度各异。这种盆地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彭作林, 郑建京, 黄华芳, 刘子贵.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50-159.
    引用本文: 彭作林, 郑建京, 黄华芳, 刘子贵. 中国主要沉积盆地分类[J]. 沉积学报, 1995, 13(2): 150-159.
    Peng Zuolin, Zheng Jianjing, Huang Huafang, Liu Zigui.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e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50-159.
    Citation: Peng Zuolin, Zheng Jianjing, Huang Huafang, Liu Zigui.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ef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5, 13(2): 150-159.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