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晓敏, 蔡春芳.
冰消期气候控制中国海相烃源岩有机碳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4
|
[2] |
朱志立, 李美俊, 李佳阳, 祁灵, 刘晓强, 韩秋雅, 路清华, 马媛媛, 冷筠滢.
沉积有机质中苯基菲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01-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7
|
[3] |
冯永忠, 白云来, 康鸿杰, 马惠萍.
阿尔金断裂两侧早古生代沉积建造与构造演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11-11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0
|
[4] |
马帅, 陈世悦, 孙娇鹏, 贾贝贝, 王志金.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沉积—构造事件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9, 37(4): 674-6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1
|
[5] |
朱扬明, 李颖, 郝芳, 邹华耀, 郭旭升.
四川盆地海、陆相烃源岩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54-12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6
|
[6] |
.
成熟度对陆相烃源岩可溶有机质Pr/Ph比值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82-188.
|
[7] |
王作栋.
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44-1249.
|
[8]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新近系油源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9-324.
|
[9] |
范 明.
松潘阿坝地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40-445.
|
[10] |
曾庆辉.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13-122.
|
[11] |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杨树锋, 陈汉林.
应用EASY% R_o法模拟柴达木盆地西部烃源岩成熟史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54-160.
|
[12] |
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43-248.
|
[13] |
姚素平, 张景荣, 王可仁, 栾琴.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91-300.
|
[14] |
柳广弟, 高岗, 王晖.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2-485.
|
[15] |
崔智林, 梅志超, 孟庆仁, 屈红军.
南秦岭寒武—奥陶纪碳酸岩台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1-167.
|
[16] |
陈道秀, 林洪枝, 杨展飞.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73-178.
|
[17] |
唐世荣, 王东安, 李任伟.
湘川地区震旦-寒武系硅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4-58.
|
[18] |
周士涛, 万光权, 刘永康.
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离子探针的判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1-34.
|
[19] |
王吉茂, 李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 沉积学报,
1997, 15(2): 45-48.
|
[20]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8-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