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淑玥, 刘磊, 虎建玲, 陈波, 王志伟, 史云鹤, 杜小伟, 王峰, 陈洪德, 张成弓, 付斯一, 张靖芪.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羊虎沟组源—汇系统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430-14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4
|
[2] |
林武辉, 余锦萍, 余克服, 刘昕明, 莫珍妮, 宁秋云, 李英花, 李玉婷.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沉积物中物质来源解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21-6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8
|
[3]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4] |
.
广西田林龙江垌上石炭统黄龙组珊瑚礁古生态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04-412.
|
[5] |
.
黔南罗甸沫阳中二叠世茅口组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10-1020.
|
[6] |
杨丽丽.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珊瑚礁相腕足动物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水温信息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58-464.
|
[7] |
关长庆.
黔南晚石炭世礁相地层中造礁生物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19-226.
|
[8] |
孙宝亮.
贵州紫云扁平村石炭纪珊瑚礁剖面微相分析与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1-357.
|
[9] |
张永利.
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藻类繁盛的标志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77-182.
|
[10] |
谢小平, 王永栋, 沈焕庭.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沉积相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9-28.
|
[11] |
谢小平, 佟再三, 沈焕庭.
甘肃景泰红水堡晚石炭世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81-390.
|
[12] |
贾进华, 刘焕杰, 郭英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沉积体系与高频层序旋回——以呼鲁斯太剖面例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7-402.
|
[13] |
余克服, 赵焕庭, 朱袁智.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仙掌藻的现代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3): 20-24.
|
[14] |
沈建伟.
广西桂林晚泥盆世弗拉斯期珊瑚礁
. 沉积学报,
1996, 14(2): 75-81.
|
[15] |
陈代钊, 陈其英.
黔南地区早、中泥盆世沉积演化的动力机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54-65.
|
[16] |
全松青, 王国忠, 吕炳全, 蒋盘良.
海南岛排浦珊瑚礁区的现代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过程
. 沉积学报,
1993, 11(4): 56-66.
|
[17] |
祝仲蓉, J.Chappell, J.Marshall.
巴布亚新几内亚合恩半岛晚第四纪上升珊瑚礁造礁珊瑚的成岩历史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33-145.
|
[18] |
张帆, 方少仙.
黔南桂北晚二叠世火山碎屑来源、沉积水深及大地构造环境
. 沉积学报,
1990, 8(4): 22-32.
|
[19] |
汪华敏.
中国南方中晚石炭世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6, 4(3): 57-65.
|
[20] |
王一刚.
黔南桂西早三叠世大陆斜坡碳酸盐重力流沉积
. 沉积学报,
1986, 4(2): 9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