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利用天然气包裹体方法划分天然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93-698.
|
[2] |
陈勇.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深层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3): 620-625.
|
[3] |
.
柴北缘地区天然气~(40)Ar/~(36)Ar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58-162.
|
[4] |
王秀红.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天然气生成机理与化学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25-530.
|
[5] |
刘成林, 刘人和, 罗霞, 谢增业, 李剑, 曾庆猛.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79-83.
|
[6] |
陈世加, 付晓文, 沈昭国, 赵孟军, 黄第藩.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5-618,623.
|
[7] |
雷怀彦, 王先彬, 郑艳红, 张中宁, 周晓峰.
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前景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46-853.
|
[8] |
黄志龙, 高耀斌, 郝石生.
天然气盖层浓度封闭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2): 89-94.
|
[9] |
张占文, 陈永成.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盖层评价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02-107.
|
[10] |
沈平, 徐永昌, 刘文汇, 陶明信.
天然气研究中的稀有气体地球化学应用模式
. 沉积学报,
1995, 13(2): 48-58.
|
[11] |
朱莲芳.
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40-149.
|
[12] |
史基安, 王琪.
影响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8-139.
|
[13] |
郑荣才, 李德敏, 张梢楠.
川东黄龙组天然气储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9.
|
[14] |
肖海燕.
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4, 12(3): 91-98.
|
[15] |
龙道江, 燕烈灿, 杜建国.
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42-46.
|
[16] |
刘文汇, 徐永昌.
天然气的混合类型及其判识
. 沉积学报,
1993, 11(3): 44-51.
|
[17] |
郝石生, 黄志龙.
天然气盖层实验研究及评价
. 沉积学报,
1991, 9(4): 20-26.
|
[18] |
文启彬, 杜建国, 钟山.
天然气中氮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沉积学报,
1990, 8(4): 138-142.
|
[19] |
申歧祥, 廖永胜, 张仲录.
天然气中甲、乙、丙烷碳氢同位素分析样品的制备
. 沉积学报,
1986, 4(4): 129-130.
|
[20] |
戴金星.
中国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分布特征、分类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4): 109-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