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深海碎屑岩沉积地质”专栏
. 沉积学报,
2023, 41(1): 0-0.
|
[2] |
董小龙, 胡修棉, 郭荣华, 赖文.
河流砂碎屑统计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4): 871-8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9
|
[3] |
晏奇, 雷海艳, 鲜本忠, 王剑, 罗正江, 杨召, 贺静, 牛君, 蒲强, 田荣恒.
母岩性质对砾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发育的影响及油气储层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地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67-3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3
|
[4] |
朱筱敏, 谈明轩, 董艳蕾, 李维, 秦祎, 张自力.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5
|
[5] |
.
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设立孙枢奖(SUN SHU PRIZE)
. 沉积学报,
2019, 37(1): 224-224.
|
[6] |
杨孝群, 李忠.
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基于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的综述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39-6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4
|
[7] |
高志勇, 石雨昕, 毛治国, 冯佳睿, 崔京钢.
河流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综述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097-110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2
|
[8] |
吴因业.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第18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99-206.
|
[9] |
卢红选.
含铀物质对泥岩有机质热模拟生烃产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24-329.
|
[10] |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
[11] |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12] |
.
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不同地质时期地震液化脉构造对比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96-501.
|
[13] |
刘文汇, 张殿伟, 王晓锋, 南青云.
天然气气-源对比的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27-32.
|
[14] |
王颖, 朱大奎, 曹桂云.
潮滩沉积环境与岩相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39-546.
|
[15] |
王随继.
第十六届国际沉积学大会在南非召开
. 沉积学报,
2002, 20(3): 398-399.
|
[16] |
符俊辉.
西北地区侏罗纪地质事件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47-152.
|
[17] |
高振中, 何幼斌.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32项目(等深流沉积、底流与古环流研究)起动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54-154.
|
[18] |
黄迺和, 潘永信.
古河口湾沉积物的识别——以格目底煤矿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11-118.
|
[19] |
孙建中, 李虎侯.
马兰黄土沉积速率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1): 109-116.
|
[20] |
王苏民.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简介
. 沉积学报,
1987, 5(1): 47-4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