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得光, 周路, 李世宏, 马万云, 郭文建.
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46-9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5
|
[2] |
.
煤岩、泥岩密闭体系下热解产物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90-1198.
|
[3] |
孟仟祥.
盐湖相低演化烃源岩的生烃机理及生物标志物演化特征——沥青“A”热模拟
. 沉积学报,
2007, 25(5): 800-807.
|
[4]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897-900.
|
[5]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97-900.
|
[6]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917-922.
|
[7]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17-922.
|
[8]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宋岩,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4-728.
|
[9] |
刘文汇, 宋岩, 刘全有, 秦胜飞, 王晓锋.
煤岩及其主显微组份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83-190.
|
[10] |
刘全有, 刘文汇, 秦胜飞, 孟仟祥, 王万春.
煤岩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的热模拟地球化学实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以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65-468.
|
[11] |
史基安, 王琪, 赵欣.
不同类型烃源岩气态烃的生成特征研究——来自差热—色谱联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证据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1-305.
|
[12]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陆相低成熟烃源岩有机硫与热解成烃动力学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33-139.
|
[13] |
王雅春, 庞雄奇, 卢双舫.
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14-117.
|
[14] |
张英, 蒋助生, Lloyd Snow done, Dale Isslere.
应用TGA-FTIR测定煤显微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参数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2-125.
|
[15] |
李景贵, 范璞, 崔明中, 李振西, 张柏生, 张谦, 王有孝.
塔里木盆地和唐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差热-色谱热解气态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76-81.
|
[16]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7]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18] |
孙永革, 盛国英, 傅家谟.
我国主要含煤油气盆地煤系源岩PY-GC热解产物组成及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0-127.
|
[19] |
杨振强, 陈善庆, 许俊文.
萍乐坳陷早二叠世海相海泡石矿物相转化的地质找矿意义
. 沉积学报,
1988, 6(1): 88-96.
|
[20] |
劳林娟.
从茂名盆地第三纪褐煤的分离论锗与煤岩组份的相关性
. 沉积学报,
1984, 2(4): 66-76.
|